汉赋用经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汉赋用经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ID:30523679

大小:213.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2-31

汉赋用经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1页
汉赋用经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2页
汉赋用经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3页
汉赋用经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4页
汉赋用经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赋用经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漢賦用經考許結王思豪摘要:今存漢代賦作引述“五經”文獻達千餘處,對其進行梳理與探討,不僅有助於經、賦關係的理解,更可補益經學論著之遺闕,為經學史研究提供更廣泛的文本視域。漢賦用“經”葆有承載經義的特殊形態,隱蘊着經學與賦學的雙重意義。作為宮廷文學侍從,賦家主張儒家的王道仁政,且融入王官學而代行“王言”,故其引述經義以倡明王道、歸復“王言”為旨歸。賦家用《詩》訴求于王政的諷諭精神;引《書》、《易》、《春秋》(三傳)經文事典,多歸於以“史”鑒“今”之用;引述三《禮》着重于王者形態的裝飾,與當時之禮制構建密切聯繫。賦家廣泛採用“五經”辭義,凸

2、顯經賦“互文”價值,漢賦引述經義而體示諷諭,存在着“多”與“一”的矛盾。“經”之取義,起於先秦,“經”之為學,肇端漢代,自漢初博士取“一經”到武帝朝立“五經”博士弟子員,太學盡習五經,故以儒家文獻典籍為旨歸之經學傳統方始告成。皮錫瑞《經學歷史》以儒家原典創造期為“經學開闢時代”,視孔門弟子傳學為“經學流傳時代”,乃溯源經本,而非“經學”,然謂西漢乃“經學昌明時代”、東漢為“經學極盛時代”,推尊漢世于經學之特殊貢獻,則意旨深明可見[清]皮錫瑞著《經學歷史》,周予同注釋,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版。。稽考有漢一代經學,史家一般僅依據有關經本

3、之訓釋疏解諸撰述,以明今古文《尚書》、《春秋》三傳、四家詩(魯齊韓毛)、“三禮”以及“京氏”“費氏”諸《易》學的文本義理,而對於當世創造之文本對經文的引述與訓解,包括大量的“奏議”文與“辭賦”作品等,卻鮮有涉及。相對而言,研究漢賦的學者,已關注賦與經學之關聯,然又偏於思想性的理解,經學基本等同儒學馮良方《漢賦與經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對漢賦用“經”文獻缺少整理與探究。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在今存漢賦作品中,明確引述“五經”文獻多達千餘處,其不僅於取辭取義間補益有關經學論著之遺闕,而且通過用經之法可以觀覘其賦作主題及

4、經世致用思想,尤其是“經賦互文”現象所呈示的賦家用經的文本抒寫與藝術表現,均值得探考。昔人嘗謂42“賦者,古詩之流”(班固《兩都賦序》),或言“賦體恭儉莊敬似禮”[清]袁棟《書隱叢說》卷十一《詩賦仿六經》云:“詩賦等文事略仿六經:詩體潔淨精微似《易》,文體疏通知遠似《書》,詩餘溫柔敦厚似《詩》,賦體恭儉莊敬似《禮》,歌曲廣博易良似《樂》,四六屬辭比事似《春秋》。”清乾隆刻本。,無論內涵與形儀,均屬抽象點評,難徵實義。緣此,本文試圖通過對漢賦作品中大量用“經”文獻及主旨与方法之研討,既思有助於對經、賦關係之理解,更企望為經學史研究提供某種

5、文本視角,開闢一新領地。一、漢賦承載經義之特殊形態在中國學術史上,漢代被稱為“經學時代”,是毋庸置疑的,而大量當世文本之造作受經學影響,也顯而易見。考漢代文獻,其承載經義之撰述可分為以下幾層次:一是如《韓詩外傳》、《焦氏易林》以及如鄭玄箋注《毛詩》、《三禮》類經學著作,此為歷代經學研究者重點關注者;二是如《史記》、《漢書》等史書和如揚雄《法言》、王充《論衡》等子書(含《新序》、《說苑》等雜著)類著述,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經學史料;三是如對策、奏議等政論文字,在引述經文中最能體現漢人經學致用思想;四是詩賦類文學作品,其中樂府歌詩和文人詩如韋

6、孟《諷諫詩》、班固《靈臺詩》等篇章短小,引述簡陋,罕見影響,而賦體鋪張揚厲,其中引述經義之體量與功用,豐富多彩而意義廣大,尤其是賦家對引述經文與辨析經義所作之詞章學表現與文學化處理,成為一種承載經義的特殊形態。綜此四方面,前三者素被納入經學研究視域,而對漢賦用經,則僅限於其與《詩》三百篇的關係,而對其於“五經”之引述與利用,卻缺少文獻的梳理與探討,其中包括經學的與賦學的雙重意義。為說明問題,有必要首先對漢賦用經文獻及方法作一分析。漢代賦家稱“經”類名,泛述“六經”,如揚雄《河東賦》“敦眾神使式道兮,奮六經以攄頌”,或亦稱“六藝”、“六籍

7、”、“六典”,如司馬相如《上林賦》“游於六藝之囿,馳騖乎仁義之塗”《文選》李善注引郭璞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也。”李善曰:“藝,六經也。”以“六藝”指“六經”者,如張衡《思玄賦》“御六藝之珍駕,游道德之平林”亦是。、班固《東都賦》“蓋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言焉”、應瑒《贊德賦》“抗六典之崇奧,辨九籍之至言”等。漢立五經博士,“樂經”佚失,故賦家徵引經義,實限於“五經”,後漢增列經目,賦家稱引也由“五經”增以《論》、《孝》而謂“七經”,如劉楨《魯都賦》云:“崇七經之旨義,刪百氏之乖違。”在具體引述中,賦家於“五經”之文,首重《

8、詩》、《禮》,據不完全統計,漢賦用“四家詩”約440處,用“三禮”約150餘處本文據費振剛、仇仲謙、劉南平《全漢賦校注》(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統計。,其中稱引“禮”42字以取義,又有數十處漢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