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

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

ID:30534407

大小:371.18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31

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_第1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_第2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_第3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_第4页
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石油炼制工艺学总结-1绪论燃料:汽油、煤油、柴油、喷气燃料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有:三烯指乙烯、丙烯;丁二烯、三苯指苯、甲苯、二甲苯;一炔指乙炔;一萘指萘三大合成: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1、简述石油的元素组成、化学组成。石油主要由 C、H 、S 、N 、O等元素组成, 其中C占83~87%,H占11~14 %。石油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金属量元素有 钒、镍、铁、铜、钙等,非金属元素有 氯、硅、磷、砷等,石油中各种元素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石油主要由烃类和非烃类组成,其中烃类有:烷烃、环烷烃、芳烃,非烃类有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胶状沥青状物质

2、。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给石油加工过程和石油产品质量带来的危害有: 腐蚀设备 、 影响产品质量、污染环境、使催化剂中毒。2、蜡石蜡,分子量300~450,C17~C35,相对密度0.86~0.94,熔点30~70℃。主要组成:正构烷烃为主,少量的异构烷、环烷烃,芳烃极少。微晶蜡(地蜡)地蜡,又称天然石蜡(新疆山区,埃及、伊朗 ) 分子量500~800, C30~C60,滴熔点70~95℃。主要组成:带有正构或异构烷基侧链的环状烃,尤其是环烷烃;含少量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微晶蜡具有较好的延性、韧性和粘附性。3、石油烃类组成表示方法单体烃组成表明石油馏分中每一种单体烃的含量数据。族组成表明石

3、油馏分中各族烃相对含量的组成数据。结构族组成的表示方法  把石油馏分看成是“平均分子”, 芳香环、环烷环、烷基侧链等结构单元组成22RA─分子中的芳香环数RN─分子中的环烷环数RT─分子中的总环数, RT=RA+RNCA%─分子中芳香环上碳原子数占总碳原子数的百分数CN%─分子中环烷环上碳原子数占总碳原子数的百分数CR%─分子中总环上碳原子数占总碳原子数的百分数, CR%=CA%+CN%CP%─分子中烷基侧链上碳原子数占总碳原子数的百分数4、胶状-沥青状物质沥青质:指不溶于低分子( C5~C7 )正构烷烃,但能溶于热苯的物质。可溶质:指既能溶于热苯,又能溶于低分子(C5~C7 )正构

4、烷烃的物质。含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胶质胶质是一种很粘稠的流动性很差的液体或半固体状态的胶状物,颜色为黄色至暗褐色。受热熔融,相对密度~1.0,VPO法分子量约800~3000。胶质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50ppm的胶质就可使无色汽油变为草黄色。胶质能溶于石油醚、苯、乙醚及石油馏分。胶质含量随沸点升高而增多,渣油中含量最大。胶质易氧化缩合为沥青质,受热易裂解及缩合。沥青质沥青质是一种深褐至黑色的、无定型脆性固体。相对密度略大于1.0,VPO法分子量约3000~10000。加热不熔,300℃以上时会分解及缩合。沥青质能溶于苯、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中,不溶于石油醚。沥青质无挥发性,全部集中在

5、渣油中。胶质和沥青质的存在使渣油形成一种较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胶质、沥青质能与浓硫酸作用,产物溶于硫酸。5、石油的馏分组成<200℃(或180℃):汽油馏分或石脑油馏分200~350℃:煤柴油馏分或常压瓦斯油(AGO)350~500℃:润滑油馏分或减压瓦斯油(VGO)(减压下进行蒸馏)22>500℃:减压渣油(VR)常压蒸馏后残余的>350℃的油称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AR)我国原油具有汽油含量低,渣油含量高的特点。我国减压渣油的性质特点①C 85~87%,H 11~12%,氢碳原子比~1.6; ②硫含量不高,而氮含量较高,脱氮困难; ③金属含量不高,且镍含量远高于钒含量;④收率偏

6、高,一般占原油的40~50%。组成特点:①芳香分不高,~30%;②庚烷沥青质含量较低,多小于3%;③胶质含量高,多在40~50%。第三章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1、蒸汽压概念:在某温度下,液体与其液面上方的蒸汽呈平衡状态时,由此蒸汽所产生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表示液体在一定温度下的汽化能力。雷德蒸汽压测定器2、馏分组成与平均沸点ASTM蒸馏(或称恩氏蒸馏) 馏程:初馏点到终馏终点这一温度范围称油品沸程。初馏点: 在一定条件下,恩氏蒸馏中流出第一滴油品时的气相温度。终馏点: 蒸馏终了时的最高气相温度(干点:恩氏蒸馏过程中最后一个液滴汽化时的气相温度)。馏分: 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蒸

7、出的馏出物。馏分组成: 蒸馏温度与馏出量(体)之间的关系 平均沸点:体积平均沸点,质量平均沸点,实分子平均沸点,立方平均沸点,中平均沸点3、密度与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油品密度与标准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标准温度:常用4℃或15.6℃) 比重指数°API油品密度的测定:①密度计法②韦氏天平法③密度瓶法4、特性因素K22概念:特性因数是把油品的平均沸点和相对密度关联起来,说明油品化学组成特性的一个复合参数。  烷烃K=12~13;环烷烃K=11~12;芳烃K=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