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ID:3053727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_第1页
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_第2页
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_第3页
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_第4页
资源描述:

《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培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摘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和选择的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应从数学本身的知识背景、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关键词:兴趣;培养;主动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迅猛增长,学生单凭记忆和机械运用知识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了。数学教学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建构的能力,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从这一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并战胜学习中各种困难,无形地促

2、进学生主动学习。下面是笔者就教学实践所谈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是有关学习内容的真实事件或问题。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亲近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精心设疑,诱发兴趣。4  疑问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数学课中教师要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积极因素,善于驾驭课堂,灵活捕捉学生思维动向,充分利用学生的疑问,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服务。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将疑问的情境设在关键

3、之处,使学生能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在多媒体上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这个结果令他们费解: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是一样快呢?当学生疑惑之际,适时引入教学:“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开这个谜。”学生们个个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中。短短的40分钟下来,几乎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时与分的关系。正是这样一个动

4、态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求知欲。  2.直观教学,培养兴趣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形象性。在教学中,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有意识选择、运用各种直观的教学手段,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有效的条件。因为“直观”,使学生看得见,摸得到,不仅能直接说明问题,还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例如:在教学《认识2》时,我先出示实物图:2个梨、2只小猫、2个小学生、2朵花,先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上摆2个小三角形、2个圆圈等具体的实物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摆图形时,教师紧接着提问

5、:“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学生从教师的问题中理解了这些东西虽然各不同,但数量都是2,都用数字2表示。学生这一过程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然后教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4有的学生说,想到人有2只眼睛、2只脚、2个鼻孔,自行车有2个轮子等等,这一过程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自然地形成2的概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采用的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喜欢上了数学。  二、动静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

6、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而数学本身的特点就是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生动,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必须借助一些具体事物或设计动态的感知。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实践情境,把一些静态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动态,在课堂教学中动静结合,使教师不易表述、学生不好理解的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中,我创设了如下的情境:让学生用6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再让他们移开1个或2个小正方形,并让他们各自回答所得到图形的周长与第一次摆的图形的周长是否相同?经过师生的共同分析

7、,我又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周长不变的图形有什么特征?这一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借助学具的拼摆,学生在操作中积极观察、思考、交流、评议,这样,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十足,思维高度活跃,主动学习习惯自然养成,想象力得到发展。  三、亲历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大胆地“再创造”4数学。例如:在教学《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通过自学,很多学生都知道: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不够商1时,就要商0,但

8、独立计算315÷3时,仍然出现商15的情况。究其原因,由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仍然不甚明了,这就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解释算理的探究性活动。于是我安排了让学生讨论商到底是15还是105,并要求学生想办法说明其中的道理。学生们经过积极的思考,提出了各种理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