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探究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ID:30537727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探究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_第1页
探究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_第2页
探究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_第3页
探究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_第4页
探究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摘要】探究性教学是适应课改的要求必然选择的道路,是保证学生当前学习和未来发展必由之路。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必须遵从学生主体的原则,必须采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方法,必须注重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化学探究性教学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74-01  化学学科历来就有“理科中的文科”的说法,一些人认为化学课有实验环节,

2、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本身就是一种探究。然而在现实中,化学教育同其他学科一样,长期以来也大都是被动的、呆板的接受式教学,即使是实验课,也出现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的环节因为各种原因省略的现象。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课程改革不仅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探究式教学必须在实践中去认识

3、5  真正认识并理解探究,我是从一次教学大赛后反思开始的。由于我对《质量守恒定律》一课做了精心的设计,打破书上原有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片断:选择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作为A组实验,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作为B组实验,两组同学得出不同的结果。于是,我引导学生围绕着为什么实验结果会不同展开讨论。  学生很容易从反应的现象和实质指出A组实验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没有离开烧杯,所以称量化学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B组实验反应时产生大量气泡,由于用烧杯做实验,气体散逸,所以称量反应后的质量减少了。  针对B组实验,我又提出如何改进实验。学生

4、改为在锥形瓶作为容器行。但是,在实验时,橡胶塞弹开。学生们继续探寻原因――是产生的气体太多,里面压强太大导致的。又有同学想到用气球代替橡胶塞。但是,发现反应后的总质量仍然是减小的,学生们陷入迷茫。我引导及时跟进:将鼓起的气球放开,为什么会飞起来?学生们立刻想到了是浮力对实验产生了影响。接着,学生又为如何改进实验讨论起来,可是一直没有结果。我又向同学们提供了饮料瓶。经过学生几番讨论终于确定了实验方案:将药品装到饮料瓶里,小心的将饮料瓶捏瘪后盖好盖子,然后进行实验,得到了与A组相同的实验结果。学生们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这次教学活动让我意识到,一节

5、实验课中应该有一点儿“创新”,一点儿“改良”,一点儿学生的“自由”。事实上,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安份”的情绪冲动,诱发灵感。正是这种“冲动”、“5灵感”可能会带来创造和发现。我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现象和问题,更加充分的关注了探究过程。通过两个开放体系的实验所带来的不同现象,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改进,通过不断完善实验,最终得出正确实验结果。这样的探究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就是指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6、,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次教学实践正是体现了这样全新的学习方式,从而也使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真实的感悟。  二、探究式教学必须遵从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在教学中,首先必须明确谁是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体只能是学生,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从思想上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才不会满足在一次教学过程的成功实践,而是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之中;才不会受长期形成的教师主体的思维定式所影响而产生左右摇摆。  学生是主体,不意味着教师的责任有所减轻,相

7、反其责任更加重大。因为学生所探究的都是新的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并不会按照教师的教案去思考,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甚至教师都无法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过学生主动探究、提出问题的“火花”,都因为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加以引导而“熄灭”5了。所以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还要设计出在各个环节中的适时引导,以及适时鼓励等。虽然无形中工作量可能会成倍放大,但教师也不能因此而随意放弃探究式教学,重回“一言堂”、“满堂灌”的老路上去,使学生失去主体地位,被动学习。  三、探究式教学必须采取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方法

8、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指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somethingthatstudentsdo,notsomething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