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

ID:30537825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_第1页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_第2页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_第3页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_第4页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  摘要: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文章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特点、类型及制作方法,并结合微课制作与实践,探讨了微课的意义。  关键词:微课;微视频;教学资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5-041-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传统的教学资源大多是以课时(包括单元和章节)为单位开发,资源过大过长,资源主题和特色不够突出,使用不方便。教师与学生使用频率最高、需求程度最大的是

2、能直接解决教与学实际问题的资源类型,这就是笔者介绍的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微课”[1]。  一、“微课”的概念和组成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2011年佛山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首创“微课”模式[2-3]。  “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其中“微视频”5时长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因此“微课”既

3、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1.主题突出,目标明确  “微课”主要是围绕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的教学。因此“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2.资源多样,情境真实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并整合了“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  三、“微课”的类型  

4、按照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将“微课”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自主探究型。  四、“微课”的制作方法  1.摄像工具拍摄  第一步,针对微课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或白纸展开教学过程,利用便携式录像机(或手机)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第三步,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可以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5  2.录屏软件录制  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在计算机中安装录屏软件(如CamtasiaStudio、Snagit或CyberlinkYouCam);第

5、三步,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Word、画图工具软件或手写板输入软件等),执教者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执教者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第四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  (2)撰写教案。根据选题内容撰写“微教案”  (3)准备教学素材和练习测试。根据选题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素材和“微习题”。  (4)制作课件。根据选题内容及前期准备好的教学素材制作“微课件”。  (5)教学

6、实施与录制(或拍摄)。按照“微课的制作方法之录屏软件录制的第三步”进行“微视频”的录制。  (6)视频后期编辑。将“微视频”导入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进行后期的编辑与美化。  (7)教学反思。根据选题内容及“微视频”教学后的效果制作“微反思”。  五、“微课”的意义  1.对学生而言,“微课”5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调查发现,如果是网络课堂,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10分钟内。学生认为网络课堂通常都是45分钟左右,很难集中

7、精力,通常是打开视频几分钟就关掉了。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学生清晰地明白某一知识点别人有着怎样的观点和思考,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2.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研究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教师从“微课”中可以受到启发,有些甚至可以照搬或者迁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广大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对“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

8、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在网络W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