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的说谎现象

浅析幼儿的说谎现象

ID:30542880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31

浅析幼儿的说谎现象_第1页
浅析幼儿的说谎现象_第2页
浅析幼儿的说谎现象_第3页
浅析幼儿的说谎现象_第4页
浅析幼儿的说谎现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幼儿的说谎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幼儿的说谎现象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人之初,性本善”一直主导者我们的思想,然而在面对幼儿说谎时我们的观点却站不住脚了。当说谎被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时,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我从两方面分析了幼儿“说谎”这一现象。  1.无意说谎  这是由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造成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满足愿望的心理。  幼儿有时会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地“说谎”,这与品德行为无关。如一幼儿在电视上看到海边的孩子玩得非常开心,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

2、们绘形绘色地说自己在大海边玩得多么开心。面对这种“美丽的谎言”,教师不能简单责备,而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可对讲“大海”的孩子说:“老师知道你很想到大海边去玩,可现在还没有去过,对吗?”在孩子意识到并点头承认后,再作鼓励:“你讲大海讲得很好,今后你一定有机会去大海边玩的。”  1.2理解性心理错觉。  幼儿常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于是便出现了“说谎”现象。例如,有的幼儿在园里做了错事,老师教育说:“5你做错事是不对的,以后注意改了,就同样是好孩子。”幼儿听到好孩子这样的词语,往往会把它当成“表扬

3、”,回家就高兴的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说我是好孩子!”这种情况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有的幼儿不理解某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往往不自觉的“说谎”。例如,有的幼儿在家看过爸爸妈妈和朋友打扑克、下象棋,就对老师说:“我会打扑克,也会下象棋。”其实,他只不过会模仿大人的样子,并不理解这活动的真正含义。对于这类认识不足和因理解性心理错觉而产生的“说谎”现象,教师应采用适当方法让幼儿明白事理,帮助他们理解有关概念的真正意义。  1.3自信心的萌动。  幼儿由于理解问题的简单化和不善于分辨想象与现实,往往不切实际

4、地说“大话”,夸“海口”。例如,运动会挑小运动员时,教师问谁跑得最快?结果全班幼儿都争着说:“我跑得最快!”这是幼儿自信心的萌动。教师切不可将此视为“说谎”“吹牛”,对孩子的积极性应当加以保护。当然,不能让幼儿的这种自信心只停留在幼稚可笑,盲目幻想的低水平上,而应在保护、鼓励的同时,积极的引导,让幼儿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所想所说与现实的差距,懂得要实现美好的愿望,必须从小好好学习的道理。  2.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教师应当

5、给予足够的重视。有意说谎主要表现在:  2.1取悦家长,虚夸成绩。5  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而又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个幼儿在老师指导大家剪红五星的过程中,留下一颗放在口袋,回家后向妈妈夸耀今天得了一颗小红星,妈妈说:“得了小红星不是贴在光荣榜里吗?”孩子说:“老师叫我拿回来让爸爸妈妈看的。”幼儿的这类说谎,属于有意编造事实骗人,是幼儿说谎现象中错误性质较为严重的一种,多发生在五岁以上幼儿身上。这种错误的产生,多与成人的不当教育有关。  作为教师,要注意经常和家长交流情况,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必须家园配合,正确把握对

6、幼儿的期望,及时批评教育。  2.2谎造优越感,满足虚荣心。  幼儿有时也会谎造优越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类说谎在幼儿中是多见的,如见别人有一件好玩具,便谎说自己家中的那件更好;见别人的爸爸是警察,也谎说自己爸爸是“大警察”,还捉住了很多大坏蛋……其产生的原因也多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如有的家长为使孩子“幸福”,过多地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人为地滋长了孩子过强的优越感。但不论物质还是精神追求,都是无穷无尽的,一旦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孩子便可能以说谎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面对这类说谎,不应当简单地采取批评的方法,而应采用讲明道理的方法,指出

7、好孩子不能说谎,从而引导孩子切实认识到说谎是无用的,不光彩的。同时注意与家长多交流,促进家庭教育的优化。  2.3开脱责任,逃避惩罚。5  幼儿的这类说谎,往往是恐惧心理所致。而滥施惩罚就是造成幼儿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导致说谎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有的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青事由就训斥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动辄打骂;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呵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都容易造成孩子恐惧心理。孩子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这类说谎在表现方式上有三种:

8、一是只承认一部分错误,极力减轻错误的分量。例如,为争夺玩具,路路打了玲玲。当老师来处理时,路路却只承认轻轻推了玲玲一下,而否认打了玲玲。二是全部否认错误,极力表白不是自己的错误。例如,扬扬在家,本来是他找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