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刍议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刍议

ID:30544016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31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刍议_第1页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刍议_第2页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刍议_第3页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刍议_第4页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刍议  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这工程里面,承担未成年人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则落在了学校的德育部门。以往德育部门只重视的是维护校纪校规及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关于法治理念的培育,则较为薄弱,更谈不上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了。在这层意义上,德育并不能和法治划等号,更不能混淆。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个体的学生,面临了多种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当然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有害事物和诱惑。学校的德育部门也随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据社会媒体公开的报道,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当然,这种现象的

2、产生不能归咎于教育,因为教育并不是万能的,虽然教育工作者“用各种办法尽量把少年控制住……”;但是,这也促使社会各界加强了法制教育及法治文化的建设。从辩证角度来看,“法治理念培育的价值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具有一致性”,又因为“其内容和特性差异,在人才培养上具有相辅性”,那么,在这种大形势下,如何在校园进行法治文化建设,值得行政者及教育者深入去探讨。  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下,初等教育包含了小学中学,在这12年学制里,全国都开设了《思想品德》和《思想与政治》等课程。这些课程,旨在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思想教化,但在执行上,却不尽人意。下面以中小学

3、为例。1.思想道德课程“副科化”6。在现行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之下,大多学校重分数而轻它,会把正常开设的《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课程,当做副科对待,小学大多没有正式的任课老师,而是指定的老师临时代课;初中的初一初二阶段虽有专职老师,但上课也不深入,主要让学生自己阅读,期末甚至让给其他文化课,让学生做作业,没有很好地教授学生理解掌握法律知识;高中有文理分科,虽然有反向会考,但也有名无实。2.评价的偏差。中小学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荣誉评定(近年有些区域在呼吁取消该评定),这些评定在实际操作中是以文化课成绩来认定,以致于对学生其他方面很少衡

4、量,使学生不重视对思想道德法律知识课的学习。3.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滞后。特别是在乡镇农村的中小学,少有法制法律的宣传,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不浓甚至没有。  “公民教育不只是教授有关政府或宪法原则的基本事实的问题,它还是一个灌输特定的习惯、德行与认同的问题。”作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这“是以公民为对象,通过公共生活参与,以培养好公民为目的的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而走上了一条急功近利的道路。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在学科教学中建设法

5、治文化  教育阶段开设的学科课程,并不是简单的传播知识普及文明,还承载着国家教化思想修齐的功能,因此有必要在各个学科课程中有计划地培育法治理念及建设法治文化。6  1.不折不扣在常规课程中培育法治理念。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承载公民国情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思想品德》,那么科任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不能流于形式,要努力去发掘其中蕴含的法制法律知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比如要让学生懂得日常哪些交通行为是违法违规的,不能止于“红灯停绿灯行”,应该从发生在身边的事引起,如爸爸骑摩托车没戴安全帽是违规,叔叔酒驾是违法的等。纵观近10年大学生犯罪的事件

6、,远的如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近的如李天一事件,都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对法制教育和法治理念的培养的重视。法制教育的缺失,必然导致法治理念失去生成的基础,公民法制意识的淡薄和部分人践踏法律的行径,也就不难找到原因。因此,高中的政治老师平时授课不能唯瞻高考指挥棒之马首,应该在平时从灌输法制知识做起,比如教授经济学时不仅应贯彻市场的公平诚信等,同时也要教导学生培养诚信务实等品格。大学应严格课堂考评,在期末考试上严格把关,不能“放水”。  2.在校本课程中培育法治理念。近几年教育部门加大了对校本课程的建设,主要是建立在延伸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相关学科能力培

7、养层面上。目前开发较多的还是学科校本课程,如政治科编订《中国人权》等;但心理课及其校本课程却很少。目前较多中小学仍未开设心理课,这是一个局限。据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中小学心理指导专业委员会调研分析,目前中小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约占1/3,其中:有心理障碍的占34%,有心理缺陷的占12.5%,有心理异常的占28.1%。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可略窥一斑。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不仅止于青少年自己的身心健康上,重要的是影响了甚至扭曲了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对价值是非的判断,以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中小学的心理课及心理课校本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6  二、在宣传

8、上建设法治文化  要让法治文化建设深入“人心”乃至耳熟能详,除了在学科教学上下工夫,还要在宣传上大张旗鼓,抢夺一块阵地,不能让学生的耳目充斥着街头广告媒体谈资网游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