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端午节文化比较 毕业论文

中日两国端午节文化比较 毕业论文

ID:305463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21

中日两国端午节文化比较  毕业论文_第1页
中日两国端午节文化比较  毕业论文_第2页
中日两国端午节文化比较  毕业论文_第3页
中日两国端午节文化比较  毕业论文_第4页
中日两国端午节文化比较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日两国端午节文化比较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中日两国端午节之比较的调查报告摘要:日本的端午节传自中国,古代日本端午基本上保持了“保生护命”这一中国端午的本义。自古以来两个国家都在不断地进行文化交流,互相借鉴各自的文化,互相汲取经验,以求得两国的双赢。在全球化的今天,与国际接轨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了解邻国显得尤为重要。而端午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成为我们的文化象征。与此同时,日本端午节与我们遥相呼应。但是由于国家的不同,各自的文化氛围也不同,文化的差异才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关键词:端午节;中日;男童节;比较1.研究背景:农历五月初五

2、,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当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而日本的端午节是阳历5月5日。由于同处于亚洲圈,中日两国在文化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互相影响着对方,这使得我们不禁对两国的端午节文化进行对比。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这一历史性的事件,对国人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我们赋予了端午节太多太多的文化意蕴——屈原的传说、大赛龙舟、插菖艾、裹香粽等等等等。这些极具中国色彩的文化元素使得

3、端午节成为亿万华人文化生活的筋骨,而既然能够申请成为世界遗产,说明端午节对世界文化有很深的影响。基于这个因素,端午节才能被韩国申请成功,而正是这让我们这些屈原的后代感到悲凉,更让我们这一代意识到端午节的重要性,也更为珍视这个节日,由此一时兴起对于端午节的研究。2.研究意义:此次研究对中日两国的端午节情况作了对比,我们了解了日本的端午节,也稍稍了解了民众的风俗和生活习惯,对日本的民俗文化做了一些基础的了解;并且也对本国的文化进行了研究,多姿多彩的风俗人情丰富了我们知识;与此同时,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

4、,我们不能脱离国际的轨道,与别国进行文化比较能够使得我们的知识更多元化,拓宽我们的视野。从了解本国到了解其他各国文化,反过来也可以从别国身上了解本国的文化;将两国端午节进行对比,激起民众感受到外来文化对自身文化的威胁性,提高人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3.研究方法:1.调查法在研究中国端午节时,我们会采取调查法。在学院中做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我国各地端午节的习俗,并且科学地分析整理调查结果。2.文献研究法由于我们的研究课题的局限性,并且我们能力有限,所以在研究日本端午节时,我们只能采取查找资料的方法

5、。我们会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一些关于日本端午节的资料。此外,我们还会检索文献,搜集资料。2.个案法我们采访了来自日本的日语外教真弓和久先生,大致了解了有关于日本端午节的民风民俗,并据此考证。4.研究结果及其分析:(中日端午节的异同)4.1中国端午节的来源:中国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大多都是传说,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

6、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得到普遍认可的是屈原之说。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

7、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而无能为力而心痛不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祖国。于是在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

8、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芦苇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根据满族的传说,有个天神变化成人来卖油,叫卖的时候喊“一葫芦2两,两葫芦3两”,大家都抢着去占他的便宜,只有一个老头没有买,还告诉他说卖错了。天神告诉他说要降瘟灾于人间,但不想害到好人,所以让他在自家门上插上艾蒿作为记号。没想到老人心地善良,让全城人都插上了艾蒿,天神无法降祸,只好作罢。从此每到端午大家都插艾蒿,以驱除病祸。另外,为了避邪,人们将菖蒲插在屋檐下,或将其放入洗澡水中洗澡。由此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