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探究”的哲学思考

关于“科学探究”的哲学思考

ID:30547348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31

关于“科学探究”的哲学思考_第1页
关于“科学探究”的哲学思考_第2页
关于“科学探究”的哲学思考_第3页
关于“科学探究”的哲学思考_第4页
关于“科学探究”的哲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科学探究”的哲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科学探究”的哲学思考  【摘要】为了准确理解和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及其规律,避免和克服“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泛化与异化,需要以一种反思与超越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以哲学的视角,从“问题”“解释”和“实验”等方面对“科学探究”进行实践和思考,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科学探究哲学思考问题解释实验  新课改以来,“科学探究”被广泛地应用于科学认知活动的各个领域,并成为科学教学实践和研究的方向。但是,由于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很多教师仅将“科学探究”视为一种教学模式或学习方式,忽略了“科学探究”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上的引领价值。为了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探究”的内涵,让“科学

2、探究”生发出应有的价值和效度,本文试从“科学探究”的三个基本要素(“问题”“解释”“实验”)入手,以哲学的视角,例谈对“科学探究”的实践和思考。  一、给科学问题多一点形而上的关怀  “科学探究”源于问题,但如何选取和确定探究的问题,并有价值地开展研究,需要基于人的认识和发展的高度,来考量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最大可能的“科学探究”中形成科学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观念。  1.科学探究始于问题,但不是简单问题。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引起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问题必须是“科学问题”,而非“简单问题”。“简单问题”8的突出特点是缺乏确定性和深刻性,既没有明确

3、的问题指向,也没有深入下去的可能。真正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应产生于以好奇、无知或疑惑为基础的进一步思索和追问,其实质是“有所知而求知”,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作出持续深入的探究。  2.科学探究谋于问题,但不必是实际问题。  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但这些问题不限于“实际问题”,也可以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  从个体发展的需求来说,学生既热衷于了解和认识身边的事物,也对身外的世界和领域充满探究的兴致和欲望。学生的认知本能会自然地将触觉引向“远方”,比如:“宇宙是怎么形成的?它究竟有多大?”“为什么只有地球上才有空气和水?这些空气和水又是怎么来的?”……

4、这些都是学生特别困惑,也特别想探究的问题。另外,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这些看似“遥远”的问题,会在人类社会的不断探索和行进中逐步走向现实,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可见,只注重探究“实际问题”,以有用或没有用来决定科学探究的取向,显然是有失偏颇的。科学课上,对学生自己发现并特别感兴趣的问题,教师都要精心呵护,尤其是那些超出学生生活和能力之外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并鼓励学生自主尝试和探究。有些问题虽然超出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实际,但很贴近学生的求知心理,教师若能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帮助,学生即会有所觉察和体悟。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对人类自身、对未来世

5、界的关注和热情,是值得呵护和鼓励的。  3.科学探究止于问题,但不是具体问题。8  科学探究,旨在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触类旁通,推导出同一类问题的共同特点和本质规律。这才是科学探究的价值和本意所在。  比如:在教学“找重心”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在尝试中找到让实验装置平衡的重心点。这是个具体探究的问题,但找到重心,探究却并不能到此结束。接下来还应引导学生探究确定不规则图形重心的一般方法。这种方法和规律才是我们科学探究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二、给科学解释多一点辩证法的思考  面对问题,需要作出初步的猜测和解释。怎样的解释是科学的、合理的,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解释,这是影响

6、科学探究路径的关键性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科学解释,或科学求解,不是静止和孤立的,需要以多元的视角和观点,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捕捉问题,并作出审视和判断,抓住问题的本质。  1.以“质变”为认知核心,识别“变”的走向。  “质变”是一切问题的源起,它既是科学探究的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凭借和突破口。科学求解,需要从这些“质变”出发,追根溯源,寻求“变”的走向,即抓住什么变了,变成什么了,并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  追问和质疑,往往对传统的解释形成挑战和冲击,但却能把我们的解释引向理性与科学。  2.以“联系”为思维路径,洞察“联”的因果。  “普遍联系”是世界的本源和自然法则

7、,“联系”是寻求探究路径、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比如教学“轮轴”8,因为轮轴是一个环形结构,从力学上理解它的工作原理很抽象也很费解。为了化解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将其和杠杆联系起来,以杠杆的变形来分解轮轴的结构。学生自然会把杠杆的动力点和阻力点分别与轮轴的轴和轮一一对应起来,从而很容易理解轮轴的结构和省力原理。这种“联系”既简便易行,又很有趣味,使科学探究过程变得自然顺畅、轻松活泼。  3.以“发展”为关注视角,追踪“发”的轨迹。  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对待问题,要施以“发展”的眼光,坚持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