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吧,一起跨跃“门槛效应”

来吧,一起跨跃“门槛效应”

ID:3055896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来吧,一起跨跃“门槛效应”_第1页
来吧,一起跨跃“门槛效应”_第2页
来吧,一起跨跃“门槛效应”_第3页
来吧,一起跨跃“门槛效应”_第4页
资源描述:

《来吧,一起跨跃“门槛效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来吧,一起跨跃“门槛效应”  我新接手了一年级的一个班,开学没多久,一个叫骏的男孩引起了我的关注。骏不仅识字量大,而且念的字音准,书写也很工整。我让他当了值日班长,还选作班级晨读时的“领读员”。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骏的课堂表现有所退步,数学老师反映他上课不认真听,总爱做小动作,做题时速度不知不觉慢了下来;音乐老师说,骏有时课上了一半,竟然独自跑出教室“寻找自由”去了,自控力比较差。这让我的心悬了起来。我和骏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回家后,骏妈狠狠地“教训”了他,让他静坐半小时思过,孩子也表示要改正。  第二天,我仔细观察,骏依然如故:上课腿翘着,注意力不能集中到黑板上,不时和同桌

2、讲话,偶尔听到有趣的讲课内容,就“嘎嘎嘎”笑几声,然后又低头忙自己的事了。骏回家继续练习“静坐”,还被妈妈“罚”洗衣服,孩子也有悔过之意。可是又一天下来,了解到儿子的情况仍没有改善,还和以前一样时,心态一直平和的父母不禁焦虑起来。  我有意识地记录下骏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诸如磨蹭、插嘴、注意力分散、自控能力差等,这不仅仅是骏一个孩子的问题,也是困扰家长的一类孩子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能否通过教育慢慢解决这些问题。这样,“门槛效应”这一心理学名词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发现,骏的问题都可以用心理学上的“门槛效应”来解决。  门槛效应,也称“得寸进尺效应”,又叫“层递效应”4,是一种颇为

3、有效的心理引导技巧。它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后,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为了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好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更高的要求。这种心理现象,就像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一样,人会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于是,我和骏的父母开始学习这个心理学原理及操作方法,并对骏提出一个较低的要求――在学校,每堂课坐得住且认真听讲10分钟;在家里,写作业至少在15分钟内做到“三不”:不喝水、不上厕所、不叫喊父母。如果骏做到了,不仅老师予以肯定,父母也予以表扬乃至奖励。为了让这样的举措有力有效,我们还设计了“骏的一日表现记录表”,如果做到了,就记

4、录下坚持的时间;如果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哪怕多一秒,就在表格上贴上一颗五角星,五角星达到一定的数量,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我和骏的父母都开始了行动。父母根据作业量,预估出骏完成作业的用时,事先用闹钟设定时间,一般在孩子写完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这也是“门槛效应”需要的),这样,父母不再催促,因为闹钟是孩子最好的“监督者”。骏在闹钟的“帮助”下,第一天就显然变了一个人,不仅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书写又快又好,骏妈也在记录本上贴上了“一颗星”。完成作业后,余下的时间让孩子自由支配。孩子乐颠颠的,开始体验到了成功感。  在学校里,骏只要一节课能认真听15分钟,我就给予他最好的评

5、价,并用“家校联系单”告知家长。我也发现,骏确实有了静悄悄的变化。  但骏好了一段时间后,似乎又回到以前的状态了:上课不听,做小动作,写作业要么速度慢,要么书写差。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我们的教4育“前功尽弃”了?我们进行了反思。原来,我和骏的父母最近一段时间看到孩子的进步,无形中提高了要求,还喜欢拿骏和班级比较出色的孩子作比较,这么一比,骏又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开心,干脆破罐子破摔。看来,我们的做法与“门槛效应”的原则是不相符合的。  孩子的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如果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不当,这样的过程就会曲折而漫长。在为孩子制订目标时,如果设置过高,远远超出了

6、孩子的能力范围,就可能导致孩子不断冲击目标,却又不断“碰壁”的结果,这无疑对孩子是个打击。是的,我们不能因为孩子15%的问题,而毁掉孩子85%的优点。于是,我们的心态又平和下来,按照一开始既定的原则实施教育。骏的表现又开始呈现“稳定、螺旋上升”的进步状态,而且,家校配合形成合力,让孩子矫正的速度也快了起来。  “门槛效应”,让孩子更自信  在帮孩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时,父母与老师要循序渐进,若操之过急,把标准定得过高,执行的过程中过于苛刻,甚至半点也不通融,就会造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对立。那么,“门槛效应”运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1、制定目标起步要低  对于学

7、习有困难、故意磨蹭、不会管理时间、注意力不集中、协调性差的孩子,运用“门槛效应”给孩子制定目标时,要把目标制定在孩子的身体和心理能力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不知不觉跨越一道道“门槛”,一步步走向成功。  2、“达标”时不要跟别的孩子作比较4  其实,如果我们的孩子是红花,就没有必要把他和大树比,不要用参天大树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这样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只要我们的孩子跟自己比,跟过去比,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如果每天唠叨“你看看某某某多优秀”,这样,孩子总觉得自己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