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然而止”还是“碰撞生活”

“戛然而止”还是“碰撞生活”

ID:30560453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31

“戛然而止”还是“碰撞生活”_第1页
“戛然而止”还是“碰撞生活”_第2页
“戛然而止”还是“碰撞生活”_第3页
“戛然而止”还是“碰撞生活”_第4页
资源描述:

《“戛然而止”还是“碰撞生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戛然而止”还是“碰撞生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沿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数学“双基”,充实发展为“四基”,意味着对新时期数学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多元和立体的数学课程培养目标,无疑赋予数学教学必须更丰富灵活、更深刻,富有创造性的历史使命。为此,数学教育应以“大数学”的理念,延伸拓展、提炼生活,让学生体验感悟、渗透思想,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创造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一、注重生活展现数学美丽  时下的家长,颇多有重“语文”,轻“数学”的思想,对于数学,简单的停留在“口诀”、“计算”层面上,完全忽视数学思维、判断、推理等数学素养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

2、影响。要提高学生兴趣,提升家长对数学课程的重视,必须抓住现实生活这一数学源泉,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体验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度量周围的事物,深挖数学价值。  1.精心设计情境导入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具备需求,一旦需求与以往的知识储备相矛盾,那么将迸发出无穷的学习动力。情境导入是引发冲突,产生矛盾的导火索。新奇有趣,从日常生活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的认知需求对学生具有强有力的吸引。教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比》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导入:4  师:同学们,你们喝过糖水吗?  师:你觉得几杯糖水之间会有什么区别呢?

3、  师:那今天我们来调制一杯糖水,请看老师给你们的配料表:  总量糖水  第一杯105g5g100g  第二杯420g20g400g  第三杯672g32g640g  师:你认为这三杯糖水那一杯比较甜,为什么?  设问质疑,学生遍历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眼前的问题都捉襟见肘,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应用常见的生活素材设计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也便于学生顺藤摸瓜寻找答案引入新课。  2.用心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根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切实可行并行之有效的

4、是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找到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购物策略》这一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模拟作业《买肥皂》,通过学生亲历,合理地将课堂映射到生活,再通过生活总结学习目标,达到课程意图。此举,有效渗透数学价值,传递数学实用性、功能性,唤起对数学课程的亲近感。  二、注重体验展现数学魅力  《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累。”4数学活动过程并不是单一的操作,也同样蕴含着活跃的数学思维,是积累丰富数学探究经验的绝佳方式。特别是几何图形教学,通过动手操作,把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对帮助

5、学生理解和接受抽象的内容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例如,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部分,我侧重让学生完成课后实践活动题目,用硬纸板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通篇考虑,我认为这会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题目。承上,它可以让学生将长、宽、高、棱这类特征具象化,深化记忆。启下,会为下文的“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建立实用的表象积累。有趣的制作过程,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探索精神,并维持较长时间学习数学的源动力。  三、注重德育渗透展现数学潜力  《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德育价值体现在能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也是课程目标之一。比如,

6、可以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渗透爱党爱国教育、亲情教育;利用“鸡兔同笼”、“圆周率”等数学典故,了解古代中国璀璨的科学成就。此外,练习中常见节约水电、保护森林资源等涉及环保的应用题,都可以作为思想渗透很好的素材。可见,数学课堂同样是对学生德育的肥沃土壤。这就要求教师要善用教材,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教育价值,赋予学生思想觉悟上的提升,进而惠及数学课堂教学。  四、注重整合网络资源展现数学活力4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互联网可以是开阔眼界、搜集资料、交流互动的大舞台,只要合理运用,足以胜任数学课堂延伸的重要媒介。例如: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就可以极好的整合进数学课堂。其功能的多样化,开放性能满

7、足不同任课教师的需求。比如,群聊、私聊、分组,这些与数学课堂的集体学习、单独面授、小组学习异曲同工。网络的物理隔绝特性,能克服学生不敢直面老师、胆小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碣。还可以借助博客设立一些专栏,摘引一些趣题、典故,或僻出“方寸之地”让学生闲话学习之外的事。相信教师积极引导,网络也能成为学生课堂之外的又一学习乐园。  有句话这样概括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延伸课堂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让学生看到生活的精彩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