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

ID:30568831

大小:345.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从事秘书工作一定要懂得社交礼仪,而今天的社交礼仪便是由中国古代的社交礼仪演变而来的。以下便从称谓、座次以及会客三个方面来谈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交礼仪,以期能为今天的社交活动提供一些借鉴。一、称谓人在社会上交往,首先遇到的便是称呼的问题。称呼不得体,或者把别人的名字念错了,就会失礼。清代科举考试,有位考官点名时将“锡茶壶”(y6ngt0kon)误读为“铴茶壶”(灯ch6h0),结果贻笑大方。某大学有位研究生写信。称自己的导师为“先师”;还有一位学生写信给老师说:“我很荣幸能成为您的足下。”这都是很不得体的。先师者,

2、已故之师也,不能用于活人。“足下”是同辈间的敬称,不是学生对老师的称呼,更不能宣称自己是别人的“足下”。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称谓得体呢?古人在这方面是有一套严格礼仪的。我们知道,古人有姓、有名,还有字,这些都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姓是某一群人的共同符号,它与原始图腾崇拜及上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有关(早期的姓多从“女”);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字则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与名相表里,故义称“表字”。妁额氏家训·风操》:“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因此古人自称要称名,以表示谦虚,如诸葛亮自称亮。尊者对卑者也称名,如君对臣、父对子、老

3、师对学生皆称名。而对平辈或尊辈则要称字,不能直呼其名,以示尊敬。如孔子自称丘,对学生也称吃c羔鬻煞图SEC同ETARY’SCOMPANl0_岛暖l量a其名,如称仲由(子路)、端木赐(子贡)等;而孔子的学生之间则称字,如称子路、子贡等。古人自己不能称字,否则就是“表德”了。但对别人则要称字,不能称名。如诸葛亮称鲁肃为子敬,称关羽为云长。直呼其名被认为是很不礼貌的。1929年,蒋介石召见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时问道:“你是刘文典吗?”刘应声日:“字叔雅,文典只是父母长辈叫的,不是随便哪个人叫的。”(刘兆吉例文典先生逸闻轶事数则》

4、,《中华读书搠2002年12月18日)今天仍有这个问题。对有些老先生应称字,如王了一(力)、启元白(功)等。今天,官方的称谓一般都称官衔,这一点,古今一致。至于其他社交领域的称谓,按中国传统文化是大有讲究的。具体说有敬称与谦称、敬辞与谦辞以及书信用语等不同情况。首先说说敬称与谦称。传统文化中,一般称平辈日足下、阁下、仁兄、先生或公,称对方亲属日令尊(令严)、令堂(令慈)、令兄、令叔、令郎(令公子)、令爱(令嫒)、令亲家、令夫人等,称自己的老师日师、先生、夫子等,称自己的学生日弟、君、生等,称自己的同学日学长兄、砚兄、师兄

5、等。这些都是敬称。而对外人称自己的亲属则日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舍弟、舍妹、舍侄、小女、小儿、犬子等。这些都是谦称。对外人称自己的配偶也应用谦称。如称妻子日内子、内人、贱内、拙荆,称丈夫日外子、良人、夫君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谦称只芬·O圈髦黧熏.。P万方数据能由自己来称,别人不能称;敬称也只能由别人称,自己不能称。如称自己的父亲日“我令尊”,或称自己的妻子日“我夫人”,会贻笑大方。为防闹出笑话,可以记住一句话“家大、舍小、令他人”。意思是说,对外人称呼自己家中辈分高或年龄大者应在称谓上加一“家”字,称辈

6、分低或年龄小者加一“舍”字;而称呼他人的亲属,则无论什么人都应在称谓上加一“令”字。这样称呼,即使在今天也是很得体的。再说说敬辞与谦辞。敬辞与谦辞虽不是正式称谓,但在社交场合也常常用到。传统的敬辞主要有“高”、“大”、“尊”、“贵”等,与之相适应的谦辞则有“愚”、“拙”、“贱”、“敝”等。如言及对方应日高寿、高见、高论、高才.言及自己则日愚见、愚才;言及对方曰大名、大驾、大作、大扎、大函、大示、大教,言及自己则日拙作、拙笔、拙见;言及对方日尊姓、尊府、尊驾,言及自己则日贱姓、贱庚、贱恙;言及对方日贵姓、贵庚、贵省、贵邑、

7、贵恙,言及自己则日敝人、敝姓、敝省、敝邑。传统文化中有些书信用语今天也在继续应用。如书信开头称父母日大人、膝下、膝前,称长辈日几前、尊右,称老师日师、先生、夫子、函丈、教席、讲席、道席,称平辈日足下、阁下、仁兄、先生,称晚辈在名字后加如晤、如面、如握,称女性在名字后加慧鉴、芳鉴、淑鉴等。而在信封的收信人姓名后则往往加“台甫”、“台端”、“台安”、“台启”等,以示尊重。:、座次古代朝廷、讲堂皆以南面为尊,即君主坐北朝南,故称“南面称王”;大臣面朝北参见君王,故称“北面称臣”。老师南面授课,学生北面受学。汉以前,家庭之中堂上

8、以南面为尊,室中以东向为尊。如“鸿门宴”中的座次就是以东向为尊。《史记·项羽本纪》是这样记载的:“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刘邦是客人,按说应居上座,但项羽不顾礼仪,自己占了上座,显示了项羽的傲慢自大。也反映出汉代室内以东向为尊的习俗。汉以前的住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