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正迁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正迁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ID:30575305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1

运用正迁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运用正迁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运用正迁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3页
运用正迁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4页
运用正迁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运用正迁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运用正迁移理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新课标提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展现迁移过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运用迁移理论,促进知识的有效生成等方面的研究或实践,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迁移理论;数学建模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形成数学思想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但怎样使课堂教学有效,则是教学理论和实践长期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

2、。经过笔者长期的研究或实践,发现运用正迁移理论可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展现迁移过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课标提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片段一:7  师:(运用多媒体演示三角形的形成过程)我们是如何给三角形下定义的呢?  生:由不在同一直线

3、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形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对,那么你能根据三角形的定义来说说四边形的定义吗?  生:(踊跃举手)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评析:先用多媒体演示三条线段首尾连接形成三角形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清楚地叙述出三角形的定义,从而通过三角形的定义迁移出四边形的定义。运用教学中常用的类比的思想方法,思路清晰,水到渠成,较好地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使学生对四边形的理解简单而深刻。  片段二:  问题:小明放一个线长为120米的风筝,他的风筝线与水平地面构成60°的角,他的风筝有多高

4、?(精确到1米)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右图所示,在Rt△ABC中,AB=120米,∠B=60°,求AC的长。(待同学回答后老师再给予解答)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30°、45°、60°的三角函数值,假如把上题的∠B=60°改为∠B=63°,这个问题是否也能得到解决呢?  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知识发展的迁移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主动思考、自主探索;让学生感知由旧知向新知的迁移过程,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新知。  评析:在复习旧知的同时通过迁移引入新课,使得学生在回忆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进入新课中。7  二、运用迁移理论,促进

5、知识的有效生成  “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教师充分关注知识内容间的联系。运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迁移,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更容易掌握。  片段三:  知识回顾: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特征:  1.名称;  2.顶点坐标;  3.对称轴;  4.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点,图象在x轴的(除顶点外);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点,图象在x轴的(除顶点外)。  合作学习:  片段四:  师: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画出一个四

6、边形,找出四个内角,用剪刀剪下四个内角,把它们拼在一起)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四个角拼成了一个周角(也有人答: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  师:那么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之和到底是不是360度呢?我们还是需要用几何理论来推论证明。(引导学生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7  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的内角和呢?(学生讨论思考,教师引导总结)  已知:四边形ABCD(如图),求证∠A+∠ABC+∠C+∠ADC=360°  证明:连结BD  ∵∠A+∠ABD+∠ADB=180°  ∠

7、C+∠CBD+∠CDB=180°(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A+∠ABD+∠ADB+∠C+∠CBD+∠CDB=180°+180°=360°  (教师引导提示多种三角形分割方法)  师:实际上这一证明,我们还可以通过添平行线,垂线来证明,课后还可以继续去探索。  评析:在证明四边形内角和时,引导学生把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迁移到四边形中,把四边形分成若干三角形来完成。三角形分割方法上采用从点到边,从内到外,多种探索,多种方法完成。引导学生多角度探讨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如借助于平行线、借助于垂线的添加

8、等,不仅解决了问题,也拓广了学生的视野,此过程把许多已学知识迁移到这个证明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实践,猜想、类比、归纳等数学思考能力,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教材中非常注重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知识的广泛应用,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知识之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