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户籍限制与教育公平性思考

高考户籍限制与教育公平性思考

ID:30584140

大小:3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1

高考户籍限制与教育公平性思考_第1页
高考户籍限制与教育公平性思考_第2页
高考户籍限制与教育公平性思考_第3页
高考户籍限制与教育公平性思考_第4页
高考户籍限制与教育公平性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户籍限制与教育公平性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户籍制度公平性思考主要论文l什么是高考户籍制度? 简单讲就是必须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为了防止有人利用高考地区差来非法获的录取资格的l历史背景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教育登上了历史舞台。直到清朝灭亡以前,高等教育的规模很小,当时全国的高等学堂只有24所。高校招生对象为具有中等教育程度的学生。考试科目包括外语和国文以及理化、文史等文化课程。  民国时代,各省积极举办高等教育,大部分的省都建立了省立大学,到1936年全国已经有一百多所大学。由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教育还远远没有普及,因此高等

2、教育招生的规模一直不大,到抗战爆发前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不过3万人左右。当时没有现在的全国统一的高考,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当时的考试招生很灵活,不像现在如果总分达不到分数线,就算某门课考的再好也很难上大学。比如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只考15分,但是外语和国文很好,就被破格录取了。  新中国成立后,一开始也是沿袭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办法,到了1952年才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现在有不少人批评今天的高考制度,但在当时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首先,全国统一考试招生能大大减少学生奔赴各地学校考试的成本;其次,统一高考招生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

3、;最后,统一高考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今天很多人还主张回到以前大学自主招生的时代,那是根本无法办到的,因为现在高校招生的规模太大,如果每个学校的自行组织考试,社会成本太高,而且无法有效实现公平。取消高考需要非常慎重,这是有历史教训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取消了高考,高校也停止招生。后来又搞推荐入学,上大学不看成绩,看出身。结果上大学的学生文化课什么都不懂,有的小学数学都需要补课,高等教育没有办法保证质量,直接导致国家人才的断档。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立刻主持恢复高考。当年参加高考的人数达到570万人,录取了27万,录取率4.

4、7%。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七门学科,文科课理科都考政治,文科和理科都是考五门课,总分500分。英语是1983年才纳入必考科目的,后来理科又增加了生物科。1995年高考生物和地理被取消高考,名义上是为学生减负,结果非但减不了负,还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1999年广东实行实行3+x考试,生物和地理也在随后恢复了高考。再到后来,高考改革又搞了分省命题、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高考科目也发生很大变化,而且各个省都差别很大。例如,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外,有的地方考小综合,

5、有的地方还考大综合,还有的把学业水平测试纳入招生参考等。l当今社会高考发展到今天,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公众对高考的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大。例如,有人就尖锐的提出,“高考不死,害人不止”;也有人把今天出不了创新人才的根源归于高考;也有人把高考当成素质教育的障碍;也有人把很多社会经济的问题都归于今天的应试教育。  高考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轻言取消高考并不现实。如何能让高考既有利于素质教育,又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还要能让让百姓满意,这就需要对高考进行不断的改革。改革高考制度不仅需要优化考试制度,还要改进招生制度。群众对招生制度的意见很大,例如招生存在区域歧视,名额分配不平衡,严重侵害的考生

6、的权利,因此高考改革一定要有利于公平,这也是实现整个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条件。大学生们大多不支持现行的高考户籍制度,因为其利益并未得到充分保障,与京沪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有较大差别。但他们也顾虑异地高考放开后,本省的利益不仅没有得到维护反而受损。因此,大家都将目光指向了第三最大影响因素还是公平。反对的人很少,但迟疑的人也很多,因为新制度的细化和带来的未知影响仍然令人犯难。条路:按人口比例分配录取名额的制 我国现行的统一高考制度,具备了形式上的公平——分数面前的人人平等;但实际录取学生采取的是分省定额、划线录取的办法,各地录取定额并非按考生数量平均分配,而是按各地高教资源的状况,以及优先照

7、顾城市考生的准则。因此出现各地之间录取率、录取分数线的极大差异,加剧了地区和城乡之间原本已经存在的教育不平等。  地区之间录取分数的极大差异,反映的其实是不同地区高考录取率的差异。值得认识的是这一招生政策的来由和理论依据。我认为,造成这一现实既有历史形成的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地区和大城市的原因,也有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优先照顾城市考生的取向,而后者是特别值得讨论的。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公共政策是以“中央”、“国家”的利益和价值为中心的,较少考虑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