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刍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ID:30602256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刍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_第1页
刍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_第2页
刍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_第3页
刍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_第4页
刍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刍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刍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摘要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必然要求。本文从创设数学情境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创设故事情境、创设直观情境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提出了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0

2、025-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6当前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与重视运用。恰当而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高效课堂教学,达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然而在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还存在着不同的弊端,如创设情境缺乏直观性、针

3、对性和启发性,过于追求形式化、过分依赖现成的教案和课件等现象。导致数学课堂过于沉闷、呆板,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低落,课堂有效性较差。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研究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对于教学在一线的小学教师来说,是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课题。  一、创设数学情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蕴含一定的数学思想,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因此,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主要是为了

4、使学生掌握知识,能建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感性的、形象而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更好地深化认识和运用知识。  (二)针对性原则  作为情境的素材或活动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三)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遵循启发性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小学生广泛的联觉和想象,对学生形成一种智力活动的刺激,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四)高效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

5、为了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以高效地完成知识的汲取,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有效创设情境法6  在上述这些原则思想指导下,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综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目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情境教学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趣”中学  数学的发展是一部多彩多姿的故事史,有反映广大劳动人民聪明和智慧的故事,有数学家呕心沥血孜孜求索的故事……这些故事既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强烈

6、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和拓宽学生的视野,又是良好的课堂开端引入的素材。再说小学生都爱听故事,因为故事里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动人的情节。教师如能将数学知识与故事相结合,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而生动。正如弗洛伊德所说:“数学故事是由快乐原则支配的,所以故事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到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年龄特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或设计出学生喜欢的故事,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使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直观情境,增

7、强感性认识  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6直观情境的创设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数学公式、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条件,借助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和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录像带、电视电影等)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因此,教师在制作或运用

8、直观教具时,要注意放大所学部分,用色彩突出所要观察的部位,用动态来揭示事物的运动、变化,以获得最佳的直观效果。  (三)创造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  要创造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