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安全文化建设

刍议高校安全文化建设

ID:30602307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刍议高校安全文化建设_第1页
刍议高校安全文化建设_第2页
刍议高校安全文化建设_第3页
刍议高校安全文化建设_第4页
刍议高校安全文化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刍议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刍议高校安全文化建设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社会建设者的机构,学生的安全教育理应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既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大学生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通过对高校安全文化的研究,体现对安全文化的重视,强化安全法制建设,开展全员安全文化宣传和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推动和谐校园构建。  【关键词】安全文化安全教育途径  大学生作为参与社会建设的从业群体之一,他们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影响高校安全文化乃至全社会安全文化的建设。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强弱、防范技术能力的高低、安全法律知识的多少、安全责任素质的优

2、劣等将直接影响着校园的治安和秩序,影响着建设安全、稳定、和谐校园的进程。  一、高校安全文化的内涵  安全文化,主要指人类在安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高校安全文化作为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一定社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判断标准、安全能力和安全行为方式等内容,是学校预防和减少事故在教学、科研、生活、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旨在用“人文、建设”的理念去“培育、改化”人群。  二、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设备设施上,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6  1、高等教育的发展,催生了校区的快速扩建或改建,材料堆积,机器作业

3、,如果监控不到位,没有防护措施的非施工人员误入,十分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引起一系列纠纷。  2、部分设施老化,在使用中容易破损,或是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削弱了物质保障。  3、参与建造维修的从业人员成分较为复杂,素质层次不齐,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熟悉学校内部情况,进入校园进行盗窃、行骗等系列危害事件。  (二)、互联网的普及,引发各类新型安全事件  网络,成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同时,也逐渐显现负面影响。不断推出的网络游戏、海量的影视作品、畅所欲言的聊天圈子。部分理想目标不明确的学生经常欲罢不能,废寝忘食,从而导致他们生活无规律,生物

4、钟紊乱,思维迟缓。长期处于高度的紧张和兴奋中,身体素质必然下降,甚至加重或诱发心脑突发疾病。  大学生习惯处于虚拟环境的人机交流,必然影响现实中的人际情感,原有的道德意识将受到冲击,责任感下降。在个性张扬的同时,极易忽略了从法律文化视角对自身行为合法性的审视,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或是违反了社会规范、法律规范。6  同时近几年来,大学生中呈现出了利用编程、加密、解码技术或工具、软件命令、危害网络中的信息系统及利用网络技术实施的其他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特别是网络犯罪通常不附加暴力,不直接针对个体,使社会危害性在一定程度上被屏蔽,导

5、致大学生判断上的偏差,加上网络行为参与者的身份可以隐匿,网络特有的交流方式导致网络环境下的犯罪行为处于一种隐藏状态,缺少直接参与犯罪的罪恶感。  (三)、身心亚健康,日益凸显的不安全因素  普通大学生年龄段在17~23岁之间,这一年龄正是个人的成长阶段,但数据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在20岁左右出现大幅下滑,出现早衰现象。缺乏必要的运动,不合理的饮食方式,无规律的作息,和周围的生态环境都是形成此类现象直接或间接原因。高校人口密集,身体素质不一,卫生习惯各异,师生接触频繁,防控措施不到位,极易传播爆发流行性疾病。  90后为主的学生群体,

6、心理承受能力低,方法较单一。容易诱发心理危机且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集中于:1、情感问题;2、学业成绩和家庭期望落差;3人际关系紧张,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会外指向爆发;4、学校纪律处分;5、家庭变故等。  二、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体系构建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安全文化与普通文化相比,除具备稳定性、系统性、人本性、全面性和目标性四个基本特征外,还具有下列特征:一社会性。高校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的缩影,深度解决高校安全问题必须与解决社会安全问题同步进行。二是特殊性。学生主体主要为涉世未深,社会经验欠缺但十分渴望真正精神成人的大学生们

7、,容易被不法分子抓住心理成为侵害的对象。但在受到侵害或是意外伤害时,又时常体现出反抗能力不足。三是引领性,高校特殊的社会角色,要充分发挥先导的作用,就要使本身的安全文化体系建设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发挥示范作用。  充分展现如上三大特征,体现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将整个体系构建分解为四个层次子系统:6  1、安全理念文化,是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的基础,是实现高校安全的先决条件。内容涵盖安全的哲学思想、相关技术、管理的理论成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安全的科学部分,以及探索总结的安全经验和措施。要发挥每个人的主

8、体意识,形成自助、互助的群体意志,将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2、安全行为文化,在安全理念文化潜移默化下,产生的较为统一的规范和准则。对安全价值观达成的共识和行为操守,在探索新方法、新手段、新举措下不断发展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  3、安全制度文化,是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