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应对策略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应对策略

ID:30602533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应对策略_第1页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应对策略_第2页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应对策略_第3页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应对策略_第4页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应对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应对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应对策略  摘要:大学阶段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形成、建立的关键时期,积极的自我同一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自我同一性相关的理论和自我同一性混乱的表现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出现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最后,为大学生积极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提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66-03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处于从青少年晚期向成年早期过渡阶段的大学生们面临

2、着职业的选择和社会的各种考验,体会着生理、认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重要变化。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其心理发展的核心任务和主题。因此,大学教育者应重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同一性,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一、自我同一性理论概述6  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提出的一个心理发展概念,指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以及他人所知觉到的个体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埃里克森认为,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是青少

3、年期最为基本和重要的心理社会任务。马西亚(Marcia)提出了同一性状态模型对自我同一性理论进行阐释,他根据个体的经历探索和投入程度的高低划分出四种同一性状态,分别为同一性获得(identityachievement)、同一性延缓(identitymoratorium)、同一性早闭(identityforeclosure)和同一性混乱(identitydiffusion)。王树青等人曾对大学生的同一性状况进行过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在四种状态上的人数分布依次为:同一性延缓状态占67.5%,同一性混乱状态占13.3%,同一性早闭状态占10.1%,

4、同一性获得状态占9.1%。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庞大基数可以得知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处于同一性混乱状态。  二、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具体表现  关于同一性混乱症候群的特征,日本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小此木启吾认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六点:同一性意识的过剩、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与他人的距离失调、时间前景的扩散、勤奋感的扩散及否定的同一性的选择。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现状,以下是我列出的具体表现:  1.缺乏自我认知,没有形成统一的自我意识:他们不能进行恰如其分的自我评价;缺乏兴趣和热情,常处于冷漠状态;缺乏理想和目标,对未来的预期处于一种不抱期待的无力状态。  2.缺乏处理各种

5、矛盾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无法适应进入大学后的落差,对自己在新团体中的位置难以接受;对责任和选择持回避态度;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状态;自主性低,易受到外界的影响。6  3.缺乏对社会和环境的认知,价值判断混乱:对社会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不能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也不愿去探索。人际关系混乱,被人孤立;对事物价值判断混乱,缺乏是非善恶的主见。  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混乱的原因  1.主观方面。(1)特定生命时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大学生生理发展年龄提前,使得其产生了强烈的“成人感”,但在心理层面的稚嫩,他们还处于一种“准成人”状态,两相作

6、用之下最终导致了自我同一性混乱。(2)自我意识中的矛盾冲突:自我意识中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使得一些大学生对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和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缺乏明确的认知,进而暂时或长期处于自我同一性混乱状态之中。(3)对自我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偏差:自我同一性还包括归属感,一些大学生不能正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还有一部分则不具备适应社会的知识技能,这些都给他们同一性的确立带来困难,使其处于同一性混乱状态。(4)个体自身不良的心理品质:郭金山、车文博的研究发现:同一性扩散与外向性、善良、智慧呈非常显著负相关,与情绪性呈比较显著正相关,与人际关系呈

7、非常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不良的心理品质也是导致自我同一性混乱的重要原因。  2.客观方面。(1)家庭因素:主要有父母教养方式不合理、亲子关系失调和父母期望不当等原因。父母作为儿童早期认同的对象,如果其价值观、人生观是错误或混乱的,势必会对孩子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产生影响;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和过分严厉,会造成亲子关系僵化和对孩子期望不当,进而阻碍其自我同一性的建立。(2)学校教育因素:主要有教育理念不完善、教育方式刻板陈旧和学生无法在学校中找到归属感等原因。我国的长期坚持以“应试”6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更关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素养,很少引导学生

8、进行关于自我的思考和探索,这显然不利于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而现阶段大学生们更强调个性,不愿意受到约束,难以在集体中找到一体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