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命题”∶从经验走向“学力”

体验“命题”∶从经验走向“学力”

ID:30611387

大小:11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1

体验“命题”∶从经验走向“学力”_第1页
体验“命题”∶从经验走向“学力”_第2页
体验“命题”∶从经验走向“学力”_第3页
体验“命题”∶从经验走向“学力”_第4页
体验“命题”∶从经验走向“学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验“命题”∶从经验走向“学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体验“命题”∶从经验走向“学力”  摘要: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益,教师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体验“命题”的机会,让学生有更多“倾听与对话”的机会,使“独立思考”和“提出问题”成为高三学生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体验;命题;经验;学力;学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3-002-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01  新课程改革引发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变革,审视和

2、慎思高三化学复习备考的现状,“让人欢喜让人忧”,强者把握机遇、智者创造机遇,弱者等待机遇、庸者丧失机遇。笔者研究和分析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包括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和管理教学行为),许多不良表现(如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经验陈旧、思维僵化和思维替代等),有悖于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追求,有悖于江苏高考自主考试命题的要求,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主动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如何基于“课标”、基于“考纲”、基于内容和学生等设计、实施和改进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

3、和效益,是备考过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笔者试以“命题”为突破口,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9  一、概念界定  顾名思义,命题即命制试题。在教育和心理特质测试中,试题是一个测量单元,它由刺激情景和对应答形式的规定两部分构成。由于考生心理特质的表现具有环境依赖性,试题必须有刺激情景,又因为考生对某种刺激产生的反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规定考生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就难以获得推测考生心理特质的资料。试题的构成要素可分为:刺激情景(情景材料),对应答形式的规定(设问)和测量目标(立意)。  体验“命题

4、”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方法,是教师基于“学生立场”,引导学生站在高考命题者的高度(或角度),感知情境、感受设问和感悟立意,在观察、思考、分析、归纳、交流、分享、比较、反思中获得“学力”和提升“学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个性化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对感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经验的充实、调整、改造和提升。人的经验从本质上说是将精神与物质融为一体的,经验是人对自己走过的路的回顾与总结,是人的经历和体验的提炼和升华,经验不可以“复制”。人的经验具有偶遇性、合情性、深刻性和一次

5、性等特性。经验的产生总是与特定的情境联系着,有着强烈的偶遇成分,真正的经验,总是那么的深刻和强烈。“学力”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以及在接受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包括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学力具有计划性、合理性、效率性和持续性等特性,学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有周详的计划,必须是合乎社会需要的,强调在特定的时间内获得,学生学力的培养,教师必须不间断地加以关注。  二、实践研究9  1.叙事研究:讲述自己的故事  笔者在常州市北郊中学工作时,从1996~2004年连续八年上高三,有许多经历至今

6、难以忘怀,如2003年4月笔者在高三第二轮复习中开了一节市级公开课,课题为:有机合成和推断,作为一名第七年上高三且小有“名气”的青年教师,有机会“亮相”,深知教研员金老师的殷切希望,内心充满了喜悦,也很“忐忑”,静心思考、潜心研究,进行了原创的教学过程设计。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我看到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探究的欲望强烈,也发现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临场发挥、应变能力欠缺,我想到了很多……  听课老师对该课的评价与我的自我感觉还是比较一致的。市教研员金老师说:研究者勇于创新、不怕批评,上了很难上的

7、课。教师教方法,引导学生用方法,机会留给了学生,有实践,有深度。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新情景下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面对新情景、新问题,有时不知所措,学习效果不太好。  董老师说:该课引导学生从方法、能力→意会→实践的体会→潜意识,追求潜移默化。  该三条线拧成一根绳:第一条线,从起点到终点,丙烯→其他物质的合成过程;第二条线,学生的元认知到知识、能力的建构;第三条线:高考命题的产生过程。将三股劲合成一把力:第一股劲: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股劲,教师的智慧与设计;第三股劲,教学参

8、考材料(包括试题)的有效利用。  研究是成功的,效果没有预想的好,自我感觉是“失败”9的。彻夜难眠,想再上课,第二天早上大约6∶45分,笔者和省常中许老师(原常州市教育教研室化学教研员)联系,想去上课(他欣然同意,我很高兴),上课前还有些紧张,但很自信,上课时省常中学生表现不错,师生互动充分,效果良好,上完课后比较兴奋,真正享受到自我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2.个案研究:发现教师的经验  2006年以来,多少次课堂观察,笔者收集和记录了许多让学生体验“命题”的案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发现了很多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