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来源不同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

标本来源不同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

ID:30658743

大小:16.9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2

标本来源不同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_第1页
标本来源不同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_第2页
标本来源不同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_第3页
标本来源不同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_第4页
资源描述:

《标本来源不同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标本来源不同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褚静英,陆玉霞,徐廷云,孙中文,徐文慧,羽晓瑜【摘要】目的: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探讨不同来源的标本对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不同来源的标本进行显微镜法和仪器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结果:不同来源标本网织红细胞计数平均值(仪器法)静脉血为‰,末梢血为‰,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结论:实验结果提示标本来源不同对于网织红细胞计数影响无显著性。【关键词】网织红细胞计数;影响因素

2、;末梢血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成熟的红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平均需d才能发育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在此期间胞质中尚残留部分嗜碱性物质,可被某些活体染料染成蓝色网状结构或颗粒状结构,故名为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数量的变化能间接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不仅是诊断贫血和相关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实验室参数,也是贫血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溶血、失血性贫血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参考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

3、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指标[1]。网织红细胞检测对于慢性病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也有一定的价值[2],而白血病患者网织红细胞也比正常人偏低[3],对于肿瘤患者,化疗后网织红细胞也可极度降低,故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可作为评价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及开始恢复的较敏感指标[4]。因此临床上网织红细胞检测是重要的血液学检查指标。为了进一步了解网织红细胞实验室检测的影响因素,了解在特定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的条件下,采用正常健康人外周血标本,拟进行如下研究:标本为末梢血与静脉血使用仪器法进行网织红细胞检测。探讨标本来源对于网织红细

4、胞检测结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标本来源健康人,年龄16岁~20岁,平均年龄(18±)岁。试剂仪器法用稀释液、清洗液、染液、网织红细胞质控物由美国CoulterSTKS公司提供。方法  仪器法采用美国Coulter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5、2结果.1不同来源标本对网织红细胞计数影响的检测见表1。表1不同来源标本网织红细胞检测结果注:P>,静脉血和末梢血来源的标本网织红计数结果差异无显著性  3讨论网织红细胞显微镜检测法是80年代ICSH推荐的方法。90年代后,仪器法逐渐使用于临床。据文献报道,网织红细胞检测除了与染色温度、染色时间有一定关系外[5,6],标本来源不同对于网织红细胞检测是否有影响未有进一步讨论。目前临床上检测网织红细胞方法有仪器法和显微镜法,而标本来源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末梢血检测,另一种是静脉血检测。据报道,仪器法重复性比显微镜法好[7],因此我们采用仪器法测定同一健康人的静脉血及末梢

6、血,结果无明显差异,证明不同来源的标本对网织红细胞实验室检测没有影响,故临床上可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用不同来源标本检测网织红细胞。【参考文献】  [1]罗春丽.临床检验基础[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XX,6:30.  [2]门剑龙.网织红细胞鉴别慢性病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价值[J].天津医药,XX,31:793.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  [3]

7、邱丽君.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XX,6:34.  [4]乐家新.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网织红细胞动态变化的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XX,1:82.  [5]丛玉隆.标本保存条件对网织红细胞分析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XX,20:33.  [6]王永明,王兆宁,王佳.温度和时间对网织红细胞技术的影响[J].临床检验杂志,1997,15:371.  [7]王春新,刘烨,吴国荣.CoulterSTK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网织红细胞计数的评价[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XX,24:370.   课题份

8、量和难易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