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林权纠纷指导意见

解决林权纠纷指导意见

ID:30671213

大小:52.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2

解决林权纠纷指导意见_第1页
解决林权纠纷指导意见_第2页
解决林权纠纷指导意见_第3页
解决林权纠纷指导意见_第4页
解决林权纠纷指导意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决林权纠纷指导意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解决林权纠纷指导意见一、严格遵守解决林权纠纷的原则(一)依法、依规的原则。(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三)分级负责、着重调解的原则。(四)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乡风民俗,尊重历史习惯,重事实、重优势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五)“两级调解,一级督查”的原则。“两级调解,一级督查”,是村民之间的林权纠纷调解由村、乡(镇)两级组织负责调解,县级组织负责督查,乡(镇)调解为最终调解。(六)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有利于安定团结的原则。(七)互谅互让,兼顾当事人各方利益的原则

2、。二、正确把握解决林权纠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林权证,是解决林权纠纷的依据。(一)当事人未持有林权证或者林权证确定权属有错误、不清晰的,下列材料作为调解林权纠纷的依据:1、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2、土地改革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土地清册。3、世纪年代初,人民政府将劳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小队使用时(即“四固定”时期;四固定,是指1961年至1963年间调整人民公社社队规模时,对生产队的劳动力、土地、

3、耕畜、农具所实行的固定),人民政府确定的山林权属和经营范围的材料、文件。4、世纪年代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展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时(即林业“三定”时期;林业三定,是指1981年至1983年间开展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社员自留山证、家庭经营山证及林业生产责任书等有关确定山林权属和经营范围的材料、文件。5、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林权纠纷协议及附图。6、人民政府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林权纠纷裁决、处理决定。同一人民政府对同一林权纠

4、纷有数次裁决、处理决定的,以最后一次裁决、处理决定为准;当事人双方对同一林权纠纷达成过数次协议的,以最后一次协议为准;同一林权纠纷已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裁定)的,以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为准;同一林权纠纷已由两级或两级以上的人民政府作出裁决、处理决定的,以上级人民政府的裁决、处理决定为准。7、人民法院对同一林权纠纷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判决。8、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设立时,该单位的总体设计书、设计文本所确定的经营范围及附图。9、占用征用山林的协议书和批准建设用地的批准文件等。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

5、有关证据,必须经林权纠纷调解委员会查证属实后,方可作为处理依据。调解的全过程应有调解笔录。(二)土地改革前有关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凭证,不得作为解决林权纠纷的依据、证据或者参考依据。(三)下列材料可作为解决林权纠纷的参考依据:1、土地改革、合作化时期有关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其他凭证。2、能够准确反映森林、林木和林地经营管理状况的有关凭证。3、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可以作为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其他凭证。(四)在发证、换证时,徇私舞弊、违反法律法规及政策和程序规定取得的林权证,其林权证应依

6、法认定无效。三、明确相关林权纠纷的具体处理办法(一)关于村界、组界的山林权属纠纷问题。以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或其存根;世纪60年代初(即“四固定”时期),人民政府将劳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的,以人民政府确定的山林权属和经营范围的材料、文件为依据进行山林权属确认。没有相关依据或者虽有相关依据但表述不清的,原则上应按是否长期经营管理,结合自然地形等实际情况,经调查核实后确定其权属。(二)年代初,农户经村集体统一安排在集体荒地中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且已验收合格的,在

7、“两山合一山”时,村集体将已造林的集体土地划归另一农户经营管理,并发放了林权证引发的纠纷问题。应坚持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林地经营权不变,在考虑林地经营者利益的前提下,可以由现经营户对造林户给予合理的补偿后由其经营;如农户在集体荒地上造林后,一直由造林户经营管理,村集体与个人有承包协议,但未颁发林权证的,应维持原承包协议,待协议期满,再由村集体确定其经营方式。[“两山合一山”,是我县在1986年至1987年将自留山和责任山(管理山)合为家庭经营山。责任山(管理山),是1983年至1984年村集体指

8、定农户管理的山,责任山(管理山)对于农户来讲只有管理权,没有经营权、使用权](三)对因林权证四至界限重叠而引起的山林权属争议问题。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双方都不能出示有效证据的,系天然林或荒山荒地的,按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各半的原则并结合自然地形处理;系人工林的,按林地使用权各半,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处理。林地使用权经过调解、仲裁、确权或法院判决生效后,对于一方确属在原争议区域的荒山、稀疏林地营造了人工林,林地使用权不变,人工林林木所有权归造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