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

ID:307197

大小:7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07-21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_第1页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_第2页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_第3页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_第4页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结业论文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学院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生物工程班级生物11001班目录摘要一、前言二、多肽类药物和蛋白质类药物(一)多肽类药物(二)蛋白质类药物(三)多肽和蛋白类药物的主要生产方法三、重要多肽类药物(一)胸腺激素(二)促皮质素(三)降钙素四、重要蛋白类药物(一)白蛋白(二)干扰素(三)胰岛素(四)生长素(五)免疫球蛋白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摘要随着蛋白组学计划的逐步深入,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逐渐被破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多肽及蛋白质类物质在诊断、治疗或作为疫苗预防各种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主要以20种天然氨基酸

2、为基本结构单元依序连接而得,代谢物氨基酸为人体生长的基本营养成分,可通过农产品发酵而制备,药效高、副作用小、不积累中毒,作为人体内源性物质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调控,与人体高度契合。多肽和蛋白类药物是目前医药研发领域中最有前景、进展最快的部分。关键字:氨基酸多肽蛋白质一、前言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多肽和蛋白质类物质生物药物。多肽是α-氨基酸以肽链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化合物,它也是蛋白质水解的中间产物。N条多肽链按一定的空间结构缠绕纠结就构成了蛋白质。大分子蛋白质水解会生成多肽。多肽和蛋白质类生物药物按药物的结构分类可分

3、为: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药物、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酶和辅酶类药物、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药物、糖类药物、脂类药物、细胞生长因子和生物制品类药物。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活性物质不断面世,已有不少生物技术药物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约40多种,1995年开发数为234种,目前正在研究的则成倍增加,在这些品种中,大量的均为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由于多肽和蛋白质药物的体内外不稳定性,临床主要剂型是溶液型注射剂和冻干粉针。为解决长期用药的问题,克服注射剂的不便和缺点,发展适宜给药途径的非注射传输系统是药剂学面对的挑战。一、多

4、肽类药物和蛋白质类药物(一)多肽类药物多肽类药物主要包括多肽疫苗、抗肿瘤多肽、多肽导向药物、细胞因子模拟肽、抗菌性活性肽、诊断用多肽及其它药用小肽等7大类。1.多肽疫苗20世纪人们发明了疫苗,疫苗的出现有效地降低了人类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传统疫苗是减毒或灭活病原体,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所以开发新疫苗成了医学界的一项重大项目,在20世纪80年代终于有了进展,科学家们发现口蹄疫病毒的146--154及200--213氨基酸肽段含有免疫性位点,从而找到了一种新型的疫苗,即肽疫苗。合成肽疫苗就是用化学合成抗原表位氨基酸序列法制备而成的

5、具有保护性作用的类似天然抗原决定簇的多肽疫苗,这种疫苗不含核酸,是最为理想的安全新型疫苗,也是目前研制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型疫苗的主要方向之一。2.抗肿瘤多肽治疗肿瘤常见手段有放疗和化疗,但这些方法往往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热点之一,而新型的多肽药物恰恰具备了这些特点。小分子多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可通过人工方法合成,由于其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活性高、毒性低的特点,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上有重要的价值。3.多肽导向药物在肿瘤的药物治疗过程中,化学药物在体内扩散后,不仅作用于肿瘤,还作用于健康的

6、组织和器官,因而在杀伤肿瘤的同时,也给机体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最终影响对肿瘤的治疗效果。而利用特异性作用于肿瘤组织或器官的结合分子能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改善抗癌药物的传递系统,也只有提高药物导向的特异性,才能实现治疗的针对性和安全性。传统的导向治疗是以单克隆抗体为导向载体的,目前仍然存在着没法克服的缺陷。而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的随机肽库可用于确定靶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肽,即通过确定表达在不同肿瘤细胞和组织器官上特异性分子的结合肽,并以此结合肽为载体与药物相联,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定向传递治疗药物的能力。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

7、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将大量随机合成的肽段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表达并展示于噬菌体表面,这种由表面表达有各种外源肽段的噬菌体就构成了随机肽库。用特定的靶分子通过亲和淘洗,能够高效、快速、简便地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到与特定靶分子结合的噬菌体肽,大大简化了蛋白质表达的筛选和鉴定。其中筛选肿瘤特异性结合肽,与药物偶联后用于肿瘤导向治疗是一项重要内容。4.细胞因子模拟肽具有刺激造血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通过参与机体造血网络的调控,在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及程序性死亡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在维持机体造血功能方

8、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外,细胞因子临床应用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效果。然而,在应用细胞因子的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就是毒副作用以及现有的给药方式,这无疑限制了许多细胞因子生物学效应的充分发挥。为此,近年来国际上有些学者对红细胞生成素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