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定位思考

新农村定位思考

ID:30733436

大小:50.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2

新农村定位思考_第1页
新农村定位思考_第2页
新农村定位思考_第3页
新农村定位思考_第4页
新农村定位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定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农村定位思考[摘要]建设新农村是现代化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新农村重在建设,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抓住其主题主线和主旨。[关键词]新农村主题主线主旨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的发展。20字方针言简意赅,概括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面。新农村重在建设,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抓住其主题、主线和主旨。一、建设新农村的主题是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将生产发展列为首位,发展生产力仍是新农村建设中首要的、迫切的、的任务。而在生产力体系中,人是最活跃、最、最关键的要素,,新农村建设农民的主体作用。自

2、上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发展之一直停滞不前,程度上是体制和结构抑制了农民的生产性,从而窒息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其是在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体制改革中,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残食”严重。(1)经营者不完全自主经营权。市场经济中,经营者独立的自主经营权,即经营者有权决定生产、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经营者的自主经营权是在对生产资料的完全占有和自由支配的基础之上的,而我国农民农业经营者并不对其生产资料——土地,完全意义上的所有权和支配权。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中,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农民不拥有土地的所有权。(2)投资者获取对等收益。对农民而言,土地是最财产。在现行的

3、土地制度中,农民不以土地投资的主体资格,但现行土地制度中也规定了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剥夺或是占用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就对其对等的支付,这是市场经济公平原则最的要求。(3)劳动者获取对等的权益。在我国,农民劳动者,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农业劳动者;进城务工人员,即农民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现行的二元经济结构中,农民劳动者,与城市劳动者相比,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农业劳动者,一直饱受到“剪刀差”的掠夺;,从进城务工人员来看,农民工与用人的劳动关系受劳动法,但其劳动权利的享有低于城镇职工,是很少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即使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的少量农民

4、工,其社会保险待遇也低于城镇职工;最后,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来看,具备劳动法意义上劳动者的资格,但无资格享有失业保险待遇,其就业权的内容和条件与城镇失业人员不平等地位,在劳动力市场上受到源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多种歧视。(4)居民平等地享有公共产品。市场经济中,纳税人平等地享有的公共产品,这是市场经济的法则。农民纳税人也应当享有权利。然而,制度因素,我国农民的权利长期被抑制,居民,平等地享有社会公共产品。二、建设新农村的主线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业效益低、农村发展慢、农民收入少,是“三农”问题的症结,而酿成新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源,程度上源自于城乡差别发

5、展战略和由此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1)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性。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发展进程中的阶段,其有其客观性。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是以改革、发展、稳定函数,将改革的、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的程度统筹起来的,只是不同的时期的侧不一样。改革初期,摆脱贫困,追求发展是要务,但如何发展,是当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新成立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实践表明:的、同步的、的发展不可行性。,对比各国的发展经验,我国选择了城市偏好非均衡的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城市工业,以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提取农业剩余发展城市工业。(2)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性。发展是以稳定为前提的,离开稳定的发展是

6、不健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勿庸置疑,非均衡的发展战略地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为我国羸得了较长的发展时期。但生产力的发展和改革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凸显:连续多年内需,工农差别、城乡差别;由城乡差别所引发的一系列矛盾和社会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不稳定性因素。不妥善,将会破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3)统筹城乡发展的可行性。纵观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农业为工业积累带有性。但在工业化程度以后,工业要反哺农业、城市要支持农村,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发展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1]

7、[2]。但值得注意的是,建设新农村并不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进程,更不意味着国民经济发展了转移。新农村建设战略的离不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发展的进程中,以、、可持续发展观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三、建设新农村的主旨是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尽管改革发展的20多年是我国民生问题持续的20多年,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中最的仍然是民生问题。是农村,大多数的农民并分享到改革发展的。社科院收入分配课题组的显示,从1198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三年低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其余13个年份的增长都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

8、长;农村居民收入总量占城乡居民收入总量的比重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从1978年的6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