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

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

ID:30800816

大小:146.36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1-03

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_第1页
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_第2页
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_第3页
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_第4页
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应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曲阜师范大学附中刘茂森邓小平同志说:“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事关教育教学的成败。在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耍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吹响了号角,如何应对新课程成为每个教师不容回避的课题。一.认识新课程《高中历史课标》构建的历史课程体系,与旧课程相比,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方面均有了显著的变化。1•在课程目标上,《高中历史课标》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目标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

2、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不仅提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情感教育目标,而且把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思想情感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而且目标明确而具体,更具可操作性。2•在课程结构上,《高中历史课标》改变了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

3、展。《高中历史课标》依据上述原则设置了9个学习模块,即历史(I)、历史(II)、历史(III)等3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苦革”6个选修模块。学习模块的设置,既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在课程结构上对历史知识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突破了以往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体系,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

4、体系。3・在课程内容上,《高中历史课标》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原则,革新了课程内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一.反思新课程:2004年秋季,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在山东省全面启动,与之相适应的是新编的历史教材也打破以往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实行“一纲多本,',出现了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四个版本课程改革带来的是全新教育理念,作为一线高中历史教师,既感振奋,又深感压力。在课改实验过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难及困惑。1•新课程实施的阻力从教师角度讲,一是认识不足,认为本次课程改革无非是“换了一本教材”、“增删了一些知

5、识点”二是知识储备不足,特别是学科知识储备不足。这两方面原因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严重的两张皮现,平时依旧是灌输式教学,轮到上公开课时就成为教育理念与教学技术的试验场。从学生角度讲,等、靠、要的思想十分严重,特别体现在文科学习中。切以教科书为中心,…道题目重复做,一张试卷做多遍”的初中应试教育模式之影响深远。从社会的角度看,行政干预过滥,教育行政化、功利化突出。(1)课时不足: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活力,使传统的单…、被动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师生平等交往,教学互动,形成合作学习的良好课堂气氛。但由于教材容量过大,一些有益的课

6、堂探究活动不能充分展开,往往由于赶进度而被迫草草收场。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一对突出的矛盾。(2)资源不足:首先,教师本身知识储备的不足: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史学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学科科研能力;教师既是学生的学习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教学的参与者,同时也是课程开发者。但是目前教师面临知识老化、知识面太窄,学科渗透能力不强,教师的培训又明显滞后,这种局面不改变,难以适应课改的要求。其次

7、,学生知识的缺失。新课程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适应高中历史的专题教学。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对历史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知识漏洞严重,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造成教学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3)课改与高考不同步:一.如何应对新课程(一)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强化自身教育教学素质。中学教师只有响应时代的召唤,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真正成为德高业精的时代名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呼唤中学教师转换角色。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