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

ID:30803918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3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植树的牧羊人课题《植树的牧羊人》备课人:学习目标1.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把握文章线索。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运用议论深化主旨的写法,分析和理解人物形象特点。3.细心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感悟主人公朴实真挚的善念与执着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抓住作者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与景物的变化,把握文章线索。学习内容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曾经,那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荒野,狂风肆虐,

2、村落废弃,只有一个老人,孤独地在那里,把一粒又一粒的树种播撒在毫无生机的土地上。许多年后,这里变了,变成了流淌着奶和蜜的田园。二、【预习导学、不看不讲】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忙补充完整。诸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了惨烈的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植树的男人》是他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

3、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第二年在美国《V0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xūn(薰)衣草tān(坍)塌废xū(墟)浇guàn(灌)liè(裂)缝流tǎng](淌)干涸(hé)缝隙(xì)酬劳(chóu)琢磨(zhuó)沉默寡言(guǎ)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篷(péng)船篷戳(chuō)戳穿蓬(péng)蓬勃戮(lù)杀戮籁(lài)天籁簌(sù)簌簌落下4.《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

4、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中,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田园三、【合作探究,不议不讲】一、活动:初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1.课文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

5、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初遇牧羊人50岁,亲人离世,独自住在石房子中,放羊、种树荒芜,毫无生气,狂风呼啸,村庄废弃,泉水干涸,干早无比再逢牧羊人身体硬朗,养蜜蜂、种树山毛样树林一眼望不到边,出现溪水,橡树茂盛,白桦树鲜嫩挺拔最后一次相见87岁,没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微风飘着香气,富饶,-万多口人幸福地生活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线索?课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记叙的线索是由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以此为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且更具感染力,使读者在巨大变化中感受人物创造的奇迹。二

6、、活动:研读课文,学习对比手法。从文中勾画出前后对比的句子或段落,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示例:(1)“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素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眼望去”“到处“无边无际”直接突出了荒野的辽阔,“走了三天”“终于”则通过“我”的行走时间间接表现荒野的无边无际。“光秃秃”“稀稀拉拉”表现了原野的荒芜。(2)“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桦树林就是证明,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以前“一眼望不到边”的是荒野,而现在则变成了有我肩膀那

7、么高的山毛桦树林,可见牧羊人用自己的坚持改变了荒野的面貌。通过这样的前后对比,写出牧羊人的行为对荒野的改变,更具震撼力。刻意找出描写同一事物的句子,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并进行前后的对比,感受个人力量给荒原带来的巨大改变。示例:第一组:(1)“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狂风呼啸的声音比作“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并通过人的“东倒西歪”写出了风的肆虐。(2)“以前那种猛烈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这几个句子从三个

8、角度描写了声音,并与前面形成对比,由“干燥”变成“飘着香气”,由“猛烈”变成“微风”,由“呼啸”变成“流水的声音”,把高原上的风写得细腻可感,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高原的巨大变化。由此表现主人公的坚持与执着改变了高原。第二组:(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