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第2节 文治武功卓著的唐太宗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

高中历史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第2节 文治武功卓著的唐太宗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

ID:30839955

大小:1.15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4

高中历史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第2节 文治武功卓著的唐太宗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第2节 文治武功卓著的唐太宗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第2节 文治武功卓著的唐太宗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第2节 文治武功卓著的唐太宗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第2节 文治武功卓著的唐太宗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1章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第2节 文治武功卓著的唐太宗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二节文治武功卓著的唐太宗●新课导入公元626年7月2日,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了一次流血政变,即“玄武门之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原为四弟,因李渊第三子李玄霸早逝,故称“三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样一场宫廷政变?又该如何客观评价唐太宗?由此导入新课。●教法案例本节课从七个大的方面讲述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

2、历史评价。建议教师在授课时将其整合成三个大的板块:南征北伐,终登帝位;善于统治,青史留名;晚年奢纵,及时反省。关于第一板块“南征北伐,终登帝位”的讲解,其实就是对教材第1、2框目内容的处理。建议教师把握住三个关键点:(1)出身世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内容,说明良好的家庭培养了李世民良好的个人素质。(2)征战四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自然段的内容,教师点拨出李世民在征战中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并为唐朝的建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3)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当时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当机立断,反客为主,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果敢坚毅与过人的政治智慧。第二板块

3、“善于统治,青史留名”,包括教材第3—6框目的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对唐太宗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授课时注意把握以下六个关键点。(1)轻徭薄赋,与民休息。(2)奖励垦荒,发展生产。(3)力倡节俭,以身作则。(4)广求贤才,知人善任。(5)善于纳谏,从谏如流。(6)开明的民族政策。讲解本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上述关键结论制作表格,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到相对应的典型事例,填充表格,从而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加深认识。也可以设置问题,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相关的历史认识。关于第三板块“晚年奢纵,及时反省”的讲解,应该依托教材最后一目“晚年的奢纵与自省”,

4、联系第二板块善于统治,“青史留名”的内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唐太宗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这些措施都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晚年的唐太宗又做出了哪些“奢纵”的行为?这些行为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应该如何客观看待?唐太宗及时反省和修正自己,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综合分析,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

5、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课程标准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重点难点1.唐太宗主要的统治措施及其与“贞观之治”的关系(重点)2.对唐太宗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重难点)征战四方的年轻将领1.617年,李世民与李建成率军一举攻破通往关中的第一个障碍——西河。2.此后五年间,秦王李世民挂帅征战四方,为唐朝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玄武门之变1.背景李世民与李建成为争帝位产生尖锐矛盾。2.经过626年6月4日,李世民埋下伏兵杀李建成和李元吉于玄武门。3.结果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并继承皇位,是为唐太宗。走向大治之路1.施政方略(

6、1)“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2)“与民休息”“静以抚之”。2.具体措施(1)大力推行屯田,奖励垦荒。(2)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3)力倡节俭,减轻百姓负担。3.社会效果社会秩序日趋好转,出现繁荣安定景象,史称“贞观之治”。广求贤才,知人善任1.广兴学校,发展科举,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要考试科目。2.用人不能求全责备,而要“舍短取长”,使“人尽其才”,用人要明辨正邪善恶,注重官吏的实际表现。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

7、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3.注重人才培养,不拘一格地广求贤才。求谏纳谏,从谏如流1.要求臣僚必须“极言规谏”,并采取奖赏的办法,鼓励直谏。2.重用魏徵等有名的诤臣。四方拥戴的“天可汗”1.民族政策唐太宗具有进步的民族观,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表现(1)对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给予适当安置,并给予东突厥各部首领优厚待遇。(2)统一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进行有效管辖。(3)对西南方的吐蕃实行和亲政策,将文成公主嫁于吐蕃首领。3.意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国

8、进一步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