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ID:30860323

大小:13.08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1-04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单元总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总结网络构建分析脉络解读网络一条主线:围绕提高生活水平,阐述消费对象(商品)、交换媒介(货币),以及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等。两个难点: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影响消费的综合因素。两个职能: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三个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发行规律、价值规律四个影响:汇率变化的影响、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生产)、影响消费的因素。网络解读知识整合单元知识归纳总结一、关于物价问题1.为什么要平抑物价(1)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会引发通货膨胀,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中低收入人群更为明显,并

2、且影响社会经济秩序。(2)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普遍降低,不利于扩大内需,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稳定物价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通过稳定物价,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4)稳定物价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如何平抑物价(1)价值决定价格。生产者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物价。(2)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因此要扩大商品生产规模,抑制不合理需求。(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发挥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从而

3、稳定物价。(4)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平抑物价。(5)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3.通过坐标理解价格问题价值(Q轴)与价格(P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越大,价格越高社会劳动生产率(Q轴)与价格(P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格越低供给(Q轴)与价格(P轴)一般而言,商品供给越多,价格会越低需求(Q轴)与价格(P轴)一般而言,商品需求越多,价格会越高价格(P轴)与需求量(Q轴)一般而言,商品价格越高,人们对其需求量越小价格(P轴)与供给量(Q轴)一般而言,

4、商品价格越高,商品生产者就会扩大生产,增加供给量二、关于消费问题1.为什么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1)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推动生产的调整和升级。(2)消费水平提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3)消费水平提升,有利于优化出口、投资、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4)促进消费有利于扩大内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减少对外依存度。2.如何扩大内需,提高人们生活水平(1)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

5、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3)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5)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6)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观念的影响。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即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7)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疏通流通环节,促进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使消费者乐

6、于消费;改善消费环境,使消费者方便消费;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使消费者放心消费。稳定物价总体水平 保障生活发展生产长效热点时事追踪持续关注材料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1991年的真实经济增长率为9.2%,1992年为14.2%,1993年为14%,1994年为13.1%。但是,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也是历史上最高的: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涨幅高达27.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高达24.1%。1992年流通中的货币量比上年增加了36.4%,1993年则增加了35.3%,两年的增长率均高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幅度之和。它们累积

7、起来的影响滞后到1994年,最终导致零售物价和居民生活费用的上涨。问题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影响。分析:(1)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导致通货膨胀。1992年、1993年两年的货币增长率均高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幅度之和,最终导致通货膨胀。(2)价格变动影响需求,供求关系影响价格。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购买力会降低;而物价飞涨所形成的恐慌性购买,可能会进一步助长通货膨胀趋势。(3)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物价上涨,会提高企业生产的成本,同时也会提高产品出厂价格、提高企业利润率,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材料二1998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