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静电场1电场的力的性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静电场1电场的力的性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ID:30864838

大小:17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4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静电场1电场的力的性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静电场1电场的力的性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静电场1电场的力的性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静电场1电场的力的性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静电场1电场的力的性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静电场1电场的力的性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电场的力的性质一、选择题(1~5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6~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电场强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E=可知,某电场的场强E与q成反比,与F成正比B.正、负试探电荷在电场中同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相反,所以某一点场强方向与放入试探电荷的正负有关C.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与放入该点的试探电荷的正负无关D.电场中某一点不放试探电荷时,该点场强等于零解析:电场中某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由电场本身决定,与试探电荷的受力情况及电荷

2、性质无关,故A、D错误,C正确;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反,但场强方向与试探电荷的正负无关,B错误.答案:C2.某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图中A、B两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A和EB,电势分别为φA和φB,将-q分别放在A、B两点时具有的电势能分别为EpA和EpB,则(  )A.EA>EB,φA>φB,EpAEB,φA>φB,EpA>EpBC.EAφB,EpA>EpBD.EA

3、的方向由A指向B,而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低,所以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负电荷从A到B,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所以-q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A点的电势能,故A正确.答案:A3.(2017·武汉市部分学校调研)在孤立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有a、b两点,a点的电势为φa,场强大小为Ea,方向与连线ab垂直.b点的电势为φb,场强大小为Eb,方向与连线ab的夹角为30°.则a、b两点的场强大小及电势高低的关系是(  )A.φa>φb,Ea= B.φa<φb,Ea=C.φa>φb,Ea=4EbD.φa<φb,Ea=4Eb解析:将Ea,Eb延长相交,其交点为场源点电荷的位置,由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4、E=,可得Ea=4Eb;分别过a、b做等势面,电场线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则φb>φa,选项D正确.答案:D4.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和B带有等量电荷,系在一个轻质绝缘弹簧两端,放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弹簧比原来缩短了x0,现将不带电的与A、B完全相同的金属球C先与A

5、球接触一下,再与B球接触一下,然后拿走,重新平衡后弹簧的压缩量变为(  )A.x0B.x0C.大于x0D.小于x0解析:因为原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A、B两球带的肯定是等量异种电荷.将不带电的与A、B完全相同的金属球C先与A接触后,A的电荷量将分一半给C,当C再与B接触时,C、B的异种电荷先中和,然后B、C再平分剩余电荷,这样所带的电荷量将为原来的.此时如果仅根据库仑定律F=k,得出库仑力变为原来的,弹簧弹力也要减小为原来的才能平衡,因而弹簧压缩量将变为原来的,将错选为B.实际上,当弹簧压缩量减小后,长度变大,库仑力还将减小,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弹簧弹力应小于原来的才能平衡,因而正确选项为D.

6、答案:D5.如图所示,A、B是两个带异号电荷的小球,其质量分别为m1和m2,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A用绝缘细线L1悬挂于O点,A、B间用绝缘细线L2相连.整个装置处于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平衡时L1向左偏离竖直方向,L2向右偏离竖直方向,则可以判定(  )A.m1=m2B.m1>m2C.q1>q2D.q1q2E,即q1>q2,而两球的质量无法比较其大小,故C正确,A、B、D错误.答案:C6.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1.6×10-15C,丙物

7、体带电8×10-16C.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B.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2.4×10-15CC.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8×10-16CD.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8×10-16C解析:由于甲、乙、丙原来都不带电,即都没有净电荷.甲、乙摩擦导致甲失去电子1.6×10-15C而带正电,乙物体得到电子而带1.6×10-15C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