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观与展望

近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观与展望

ID:30873756

大小:71.5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1-04

近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观与展望_第1页
近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观与展望_第2页
近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观与展望_第3页
近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观与展望_第4页
近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观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观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近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综观与展望摘要:汉语歧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进入21世纪之后,学者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探讨,主要成就有:重视语言主体和歧义之间的关系,以语用分析为指导,歧义和语用、歧义与认知的研究成为歧义研究的重点内容;引进并利用新兴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在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增强了歧义研究的应用性,使歧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文章阐述了近十年来汉语歧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歧义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展望。歧义的加工以及计算机领域对歧义的研究将

2、成为未来的主要侧重点,跨学科研究也是歧义未来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关键词:近十年;歧义;综观;展望中图分类号:H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1)11-0064-04歧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诸多前辈时贤都对汉语歧义进行过研究,成就斐然。在进入21世纪之后的近十年间,学者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汉语歧义现象进行了探讨。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是:重视语言主体和歧义之间的关系,以语用分析为指导,歧义和语用、歧义与认知的研究成为歧义研究的重点内容;引进并利用新兴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在语言

3、学的跨学科研究(如,心理语言学、计算机语言学和实验语音学)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逐步增强了歧义研究的应用性,使歧义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本文以近十年(2000-2010)的汉语歧义研究的相关论文和著作为依据,对汉语歧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试图描绘出当下汉语歧义研究的概貌,并且据此进行考察分析,以期揭示未来汉语歧义研究的新趋势。一、汉语歧义定性分析和静态描写传统的汉语歧义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歧义定义、歧义类型、歧义格式、歧义分化等主要侧重定性分析和静态描写的研究。进入21世纪之后,汉语歧义研究在这些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零散,

4、新兴的研究成果不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歧义格式研究这一阶段对歧义格式的研究主要是吸纳了多种研究理论,采用了更加多元化的分析方法。这些研究都从不同的角度深化了歧义研究内容,揭示了歧义可能包含的信息量,分析歧义组合形成的具体原因、构成的条件,揭示组合成分的词类小类及其配合规律,提出分化歧义的具体办法。王红旗(2006)对现代汉语中与施事和受事相关的歧义对象产生的条件的探讨。何洪峰(2002)对由“词语多义、结构层次不同、结构关系不同和语义关系不同四类因素两两组合而形成的句法结构的16种歧义的可能性”的探讨。邱庆山(2008)对“连N也V”格式的

5、致歧情况的考察。于景超(2007)对“v+了+T+的+N”格式研究,等等。2.汉语歧义度探究及歧义结构的语用分析汉语歧义度的研究继续受到重视,从语用学角度对歧义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日益成为研究新趋势。在歧义度研究方面,尤庆学(2000)、王玲玲(2010)等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分析了歧义结构的相对歧义度和绝对歧义度:在歧义结构的语用分析方面,项成东(2003)对语用歧义的产生、界定、分类和特征进行阐述,并且详细探讨了影响语用歧义理解的主要因素。徐以中(2003)综合考察了副词“只”的位置和歧义之间的关系。陈一民(2005)指出从语用认知的角度来分析,

6、有关汉语歧义结构的单义项的认知理解频率往往是不平衡的;并通过对大量歧义实例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可作为优选意义的理论分析途径。所有这些研究成果对探索歧义度研究以及歧义结构与语用、认知的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汉语歧义分化方法研究有关汉语歧义分化方法的研究仍然受到关注。研究主要是从语音、语义、语用、认知的角度来分析歧义的分化。杨亦鸣(2000)以“也”字句为例讨论了如何利用语音图谱来确定话语中心,并借此排除相关歧义。延俊荣(2000)从“挖深了”的构成出发,探讨其认知上存在的原因、分化手段以及理论依据,并从层次分析、语境、

7、语音间隔、重音及“了”的不同用法等不同的角度讨论了该格式的分化问题。周明强(2004,2006)分别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辨析了歧义、歧解、用歧的联系和区别,并分析认知研究在歧义消解中的作用和影响。近十年的汉语歧义研究中,结构主义仍然占有一定地位,歧义格式、歧义度、歧义结构意义,以及歧义分化和歧义消解探讨等方面都有发展,从语用、认知等角度分析与歧义研究的关系已经成为研究重点并日益占据主导。二、汉语歧义研究新领域的拓展1,心理语言学与歧义在心理语言学界围绕着语言理解是模块化的,还是相互作用的这一基本问题诞生了很多理论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很多都以歧义加工为

8、研究对象。近十年来,以汉语歧义加工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涉及词汇歧义、句法歧义和词类歧义。(1)词汇歧义。对于词汇歧义的研究,学者们在不同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