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

ID:30874058

大小:8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3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_第1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_第2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_第3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_第4页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0 师旷问学(课外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0师旷问学一、趣文导读剩石砂一穷人留客吃饭,其妻因饭少,以鹅卵石衬于添饭之下.及添饭既尽,而石出焉.主人见之愧甚,乃责妻曰:“瞎眼奴才,淘米的时节,眼睛生在那里?这样大石砂,都不拿来拣出.”【译文】有个穷人留客人吃饭,妻子因为饭少,用鹅卵石垫在添饭碗之下.等到添饭,添饭碗中的饭已快没了,鹅卵石便露了出来.主人见此十分羞愧,便斥责妻子道:“瞎眼奴才,淘米的时候,眼睛长在哪里了,这样的大石砂,都不拿出来扔掉.”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师旷是个盲乐师,他名字叫“旷”,但不姓“师”,因为他是当时著名乐师,所

2、以叫“师旷”.这种以职业为姓的现象在春秋时还有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称“匠石”,著名的制作车轮的师傅名扁,世称“轮扁”.本文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文言原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选自司马

3、迁《史记》)【古今对碰】原文注释译文【晋平公】问【于】【师旷】曰:【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于】向.【师旷】晋国的乐师.因为他是盲音乐师,世称“师旷”.晋平公向师旷询问道:“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欲】想要.【暮】晚,迟.“我年纪七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曰:“【何】不【秉烛】【乎】?”【何】为什么.【秉烛】燃烛照明.秉,动词,点燃.【乎】呢.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学习呢?”..............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

4、】戏弄.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却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古眼盲者多习乐.【安敢】怎敢.师旷说:“盲眼的我怎么敢戏弄大王呢?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闻】听说.【少】少年(年轻时).【好】喜欢.【阳】阳光.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好像初升太阳的阳光;【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日中的阳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点燃蜡烛的光亮.秉烛之明,

5、【孰与昧行乎】?”【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孰与:与……比哪一个…….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暗.(拥有)蜡烛的光亮,与摸黑走路比,哪一个更好呢?”平公曰:“【善哉】!”【善哉】说得好啊.善:好.晋平公说:“说得好啊!”【作品赏析】 本文通过晋平公和师旷的一问一答,阐明了活到老,学到老道理.人的一生是一个学无止境过程,终身学习,将会受益终生.这里,师旷做了个比喻,他说:“年少时喜欢学习,好像是刚刚出来的太阳;壮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正午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好像是点燃蜡烛照明时的光亮.”最后,他问:“点上蜡

6、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这个问句是点题.师旷很巧妙地说明,年纪大了的人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的正午阳光,但是点着蜡烛走路,总比摸黑走路强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知识梳理】类别解释举例实词欲想要欲学戏戏弄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昧暗孰与昧行乎好喜欢少而好学闻听说臣闻之阳阳光如日出之阳于介词,向晋平公问于师旷曰..............虚词乎句末语助词,呢何不秉烛乎古今异义暮古:晚,迟.今:傍晚.恐已暮矣一词多义而转折连词,却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递进连词,并且少而好学特殊句式反问句表反问

7、何不秉烛乎?三、强化训练(共30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①问于师旷()②安敢戏君乎()③如日出之阳()④孰与昧行乎()⑤何不秉烛乎()⑥如秉烛之明()⑦孰与昧行乎()⑧善哉()⑨欲学()⑩臣闻之()2.翻译.(10分)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②何不秉烛乎?③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⑤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3.晋平公想学习,却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担心?(3分)4.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

8、3分)5.师旷的劝说效果如何?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2分)..............6.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四、真题链接(2015年)阅读《师旷问学》,完成1—4题.(共14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①问于师旷()②何不秉烛乎()③孰与昧行乎()④如秉烛之明()2.翻译.(4分)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②少而好学,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