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里与村问题再探讨

辽朝里与村问题再探讨

ID:30874312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辽朝里与村问题再探讨_第1页
辽朝里与村问题再探讨_第2页
辽朝里与村问题再探讨_第3页
辽朝里与村问题再探讨_第4页
辽朝里与村问题再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朝里与村问题再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辽朝里与村问题再探讨摘要:辽朝制度承唐仿宋,也包括乡下基层组织“村”“里”的设置。辽朝“村”“里”设置状况在《辽史》等文献中鲜见,多见诸辽代石刻文字。石刻文字资料显示,辽朝京城近郊与偏远州县“里”“村”设置杂乱无序,并无规律可循。辽朝的“村”除了作为乡下基层组织之一种,有不少同于“庄”“寨”,具有自然聚落之性质。辽朝“村”“里”地名类型多种多样,一些名称还沿用到了近代乃至当下。关键词:辽朝基层组织/“里”“村”/自然聚落/石刻文字辽朝诸制,既有草创自立者,也有承仿于唐宋者。其承仿者屮即有州县乡下地方基层组织“里”与“村”的置设,尤其是在汉人比较集中的、靠近中原

2、的长城以南燕云地区,“里”与“村”的设置更为普遍。所谓基层组织,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行使基层行政职能的组织单位(设职役者),二是单纯的民居聚落地缘单位(不设职役者)。关于辽朝的“里”与“村”,笔者曾在拙文《辽代社会基层聚落组织及其功能考探辽代乡村社会史研究Z—》(1)中有所论及。后来,王欣欣博士发表《辽朝燕云地区的乡村组织及其性质探析》(2),对拙文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辽朝地方基层组织“里”“村”于《辽史》等传世文献中鲜见记载。缘此,笔者钩沉、整理出土辽代石刻文字资料,拟对质疑及其与辽朝“里”“村”相关的一些问题再作探讨,不当之处,有望方家不吝赐教。一、石刻文字

3、所见“里”与“村”历史文献记载,唐朝乡下基层行政组织“里”和“村”的设置比较规范,尽管前后期有些变化(3)。《旧唐书》卷43《职官二》所记“百户为里,五里为乡,两京及州县之郭内,分为坊,郊外为村。里及坊、村皆有正,以司督察。四家为邻,五邻为保。保有长,以相禁约”,等等,应是唐前期的状况。钩沉出土石刻文字资料,辽朝五京各州县,特别是长城以南的燕云地区,“里”和“村”的设置也比较普遍,石刻文字中多见其名称。但遗憾的是,辽朝的“里”和“村”是如何设置的,石刻文字并没有记载。石刻文字中的辽朝“里”与“村”,详见下表:石刻文字中的辽朝里与村辽代石刻文字所见辽朝“里”“村

4、”名称较为丰富,尤其是南京道所在的燕云地区,可补《辽史》等传世文献漏载之缺。除上表所列者外,石刻文字中还有一些仅见“里”“村”前缀名称,未标是“里”还是“村”者。如,天祚帝天庆四年(1114)的《沙门积祥等为先师造经幢记》中即见:“师讳清睿,世为永清县宣礼乡王惠人,俗姓贾氏。”⑷“王惠”应为宣礼乡下“里”或“村”之名,但不详是“里”名还是“村”名。类似的例子还有,天庆六年(1116)的《王孝言为亡父母建塔记》:“大辽燕京涿州范阳县四北乡南郑人也,王孝言奉为亡过父母特建尊胜陀罗尼塔一座。”(5)“南郑”应为西北乡下“里”或“村”之名,但亦不详到底是“里”名还是“

5、村”名,等等。二、“里”“村”行政组织设置的无序性笔者十几年前曾经撰文指出,“辽代燕云地区州县下乡里组织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京(辽南京)郊近畿之地设置规范齐整,而在远离京城的其他州县则比较随意、欠规整的特色。”(6)依据是这一地区出土的辽代石刻文字显示,京城近郊出现的“乡一里”结构较为常见,而在远离京城的州县下则相对较少。笔者在文中重点论述的是辽代基层的“乡一里”行政组织结构,而“村”作为与“里”同级的基层行政组织,当时并没有讨论,只是将其作为与“庄”“寨”等同的自然聚落组织有所提及。本文拟将辽朝的“村”亦作为乡下与“里”同级的基层行政组织一起研讨,那么,呈现

6、在我们面前的情景则是:五京近畿乃至偏远州县“乡f里”结构与“乡一村”结构同吋存在,两种行政组织的设置杂乱无章。具言之,京城近畿,既有“乡->里”结构存在,也有“乡f村”结构出现;偏远州县,既有“乡f村”结构出现,也有“乡一里”结构存在。只不过是京城近畿“乡f里”结构相对多些,“乡f村”结构相对少些;而在远离京城的州县,“乡f里”结构与“乡f村”结构等量并存,相差无几。这就是说,作为辽朝乡下基层行政组织的“里”与“村”,无论是京城近畿,还是偏远州县,均有设置,基本上呈现的是一种“无序性”。换言之,二者不是于某处的“有”或“无”,而仅仅是“多”与“少”的关系。王欣

7、欣博士曾以辽南京地区为例,撰文认为,“近畿多为里,村位于远郊地带”。并援引儿条石刻资料,概括岀“村”“里”排列方式的两条规律:一是“记载墓主人的葬地时,通常是乡里的形式”;二是“表述生活之地时,通常用乡村的形式”〔7)。笔者以为,王欣欣博士所论并不准确,原因是有些石刻资料可能没有检索。比如说“近畿多为里,村位于远郊地带”。通览笔者上表所列内容,便会发现:京城近畿“里”多,但也存在不少“村”;偏远州县,“里”与“村”的数量则相差无几。再如说“记载墓主人的葬地时,通常是乡里的形式”;“表述生活之地时,通常用乡村的形式”。其实,辽代石刻文字中,“记载墓主人的葬地时”

8、,还真有不少是“乡一村”表述形式。如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