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则“经验”教学案例举隅

二则“经验”教学案例举隅

ID:30891063

大小:7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4

二则“经验”教学案例举隅_第1页
二则“经验”教学案例举隅_第2页
二则“经验”教学案例举隅_第3页
二则“经验”教学案例举隅_第4页
二则“经验”教学案例举隅_第5页
资源描述:

《二则“经验”教学案例举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则“经验”教学案例举隅摘要:列举三个因“经验”而想当然地进行教学的案例,剖析难于察觉的错因,以免在教学中造成科学性错误,误导学生。关键词:经验教学;氟氟键键能;硫化钠;离子浓度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2-0066-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2.020在教学实际过程屮,有的老师会凭借自己的经验或直觉,想当然地进行类比迁移或进行看似“合情合理”的解释,结果不经意间造成了科学性错误,误导了学生,给学生将来的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学中这种因“经验”而产生的错误,

2、有时连自己本人都难于察觉,还照样在学生面前津津乐道。为更好地开展教学,笔者就几则常见的“经验”教学案例进行举隅,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愿这些教学案例能给同行们带来一些启示。一、比较Na2S溶液中?x子浓度大小在一次校级间交流的教研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开设了一节“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公开课,他先是以0.lmol/LNa2C()3溶液为例分析了该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物料守恒关系以及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其中涉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他要求学牛先写出C032-分步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032-+H20HC03-+0H-(主,弱);HC03-+H20H2C03+

3、0H-(次,很弱)。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并得岀:因C032-水解是微弱的口溶液呈碱性,所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C032-)>c(OH-)>c(HCO3-)>c(H+)。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接着看似很有经验地在黑板上写岀了以0.1mol/LNa2S溶液进行变式练习,要求学生分别写出该溶液中存在的电荷守恒关系式、物料导恒关系式以及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关系式的书写没有歧义,但各离了浓度大小学牛借鉴同浓度的Na2C03溶液,类比迁移得出T:c(Na+)>c(S2-)>c(OH-)>c(HS-)>c(H+)。这样的结论,可能正是老

4、师所期望的答案,因此,老师当堂给予了肯定并及时进行了表扬。课后我和该执教老师进行了短暂的交流,我说你怎么知道S2-的水解程度就与C032-基本相同?有没有证实过?万一不同,这样借鉴推理不就出现错误了吗?他回答我说“这还用证实?Na2C03是强碱弱酸盐,C032-分步水解使Na2C03溶液呈碱性;而22S也是强碱弱酸盐,同属h2X型且S2-水解情况和C032-一样都是二级分步水解,应该可以判断S2-的水解程度与C032-基本一致,借鉴Na2C03溶液类比迁移来得出Na2S溶液中各离了浓度的大小应该不会错”。是啊,好一个应该不会错,这是在凭主观“经验”教学。对Na2S

5、溶液而言,这样的结论和所谓的解释至今仍广泛流行于大多数老师的平常教学之中。我曾不止一次听到老师们这样“铿锵有力”的说辞,甚至个别具有影响力的课外辅导书上也是以0.lmol/LNa2S溶液作为典型例题,来分析比较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并得出上述结论的。问题是Na2S溶液中除了c(Na+)最大和c(H+)最小可以确定以外,其他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真的如上所述是c(S2-)>c(Oil-)>c(IIS-)吗?S2-的水解程度真的与C032-基本相同,都是很微弱的吗?笔者注意到2014年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化学卷中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原高考试题部分摘录如下:室温下,下

6、列溶液屮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Na2S溶液:c(Na+)>c(HS-)>c(OH-)>c(H2S)。该选项学生很容易判别出是错误的。但笔者关注到该选项中并没有同时出现c(S2-),笔者当时就纳闷,命题者为什么不把c(S2-)也一同拿岀來让学生进行判别?考虑到近几年來江苏高考化学试题中几乎不涉及N&2S溶液屮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问题,为什么不涉及?是不愿涉及还是在刻意想避免什么?带着种种疑虑,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1],该文献以例题的形式通过定量计算解答出T0.lmol/LNa2S溶液中c(HS-)、c(S2-)、c(OH-)和S2-的水解度(具体解答过程略)。

7、经计算得出:c(S2-)二0.041mol/L,c(0H-)=c(HS-)=5.9X10-2mol/L,水解度二59%。说明S2-的一级水解程度很大,居然达到了59%,水解度超过了一半。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到:c(S2-)c(01I-)>c(IIS-)>c(S2-)>c(H+),与借鉴同浓度的Na2C03溶液类比迁移得到的c(Na+)>c(S2-)>c(0H-)>c(HS-)>c(H+)截然不同。显然,这一结果冲破了老师们头脑中固有的“经验”一一

8、想当然地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