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中国教育史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ID:30892243

大小:7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4

中国教育史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_第1页
中国教育史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_第2页
中国教育史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史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教育史2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txt第一次笑是因为遇见你,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侑你。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冇思想的奠基(一)(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1•私学兴起的原因:政治下移、经济下移导致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官学衰败;士阶级的崛起,养士之风盛行;2.私学兴起的意义: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教育内容与社会牛活发牛了紧密的联系;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

2、冇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冇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3.百家争鸣对教育的作用:推动教育实践的活跃、教育思想的繁荣和教育理论的发展;(三)齐国的稷卜•学宫'1.性质:官家操办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讲学、苦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2.特点:①学术H由:②“不治而议论”,尊重和优待知识分子;③自由辩论;④学无常师⑤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3.历史意义:是养士Z风的一个缩影,是战国后期文化教育中心、各家私学的集散地以及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它为各家学派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舞台,有些学派通过稷下学宫的学术活

3、动得到重大发展,对促进战国的学术繁荣起到了璽要作用。(四)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2.教育作用和地位:①教育的社会作用:“庶、富、教”思想;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但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认为有少数生而知Z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不能接受教育。孔了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为他实施“有教无类”提供了理论依据。3.“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是孔子私学接受弟子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基木主张①“有教无类”

4、的原意:不分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地域差别、智力程度,都应作为教育的对象;②“有教无类”的实践:广收门徒;③“有教无类”的历史作用:扩大了教育对象;把教育扩大到平明阶层之后,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下移,对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4.“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在春秋时有打破世袭制的时代意义,后来发展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对保证官僚队伍的基本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5•教学内容:“六艺”。其中他特别注重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特点在于偏重文事,偏重社会人事,轻视

5、了自然知识、科学技术与牛产劳动的知识技能。6.教学方法:①学一思一行并重②因材施教③启发诱导(I比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7•道德教育:①道德教育内容:以“仁”为核心,“仁”(内发)和“礼”(外烁)为主要内容;②道德修养的方法(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论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以身作则;教学相长;9.历史影响:其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教育史上的作用是多方血的;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五)孟轲的教育思想1•“性善论”与教育作用:①强调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四心”:“四善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着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

6、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②人性木质上的平等性③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2.“明人伦”与教育冃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別,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一一浩然之气;道徳修养的方法: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已4.“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专心致志(六)荀况的教育思想1.“六经传人”:先秦儒家学派Z集大成者;2.“性恶论”与教冇作用:“性伪之分”说明教育的必要性,“性伪之合”说明教冇的可能性,教育作用在于“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

7、具冇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徳智能;3.培养“大儒”的教育目标: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层次为“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在于培养“圣人”,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4.以儒经为教学内容:以《礼》为重点;5.“闻见知行”结合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提出“虚一而静”的学习心理状态;6.论教师:一是从强调教育的作用出发强调尊师;二是从维护学术思想统一性的角度强调尊师;(七)墨家的教育思想1.“农与工肆Z人”的代表:重视实用,强调下层人民的利益;2.“素丝说”与教育作用;3.以“兼士”为培养目标:兼士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

8、色的教育内容:①政治和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