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鉴定与一槌定音

专家鉴定与一槌定音

ID:30892760

大小:6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4

专家鉴定与一槌定音_第1页
专家鉴定与一槌定音_第2页
专家鉴定与一槌定音_第3页
专家鉴定与一槌定音_第4页
资源描述:

《专家鉴定与一槌定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专家鉴定与一槌定音说起鉴定,找屮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冃最好,不用花钱,又能露脸。“现场观众鉴宝,价格一槌定音”,多爽。拿到大红的鉴定证书,即使被主持人说上几句“语无伦次”也值。在这里,专家的水平和权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引经据典,证论滔滔,还能博得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其实专家这把“槌”你说轻,它确实不重,嘴巴一张,掌声满堂;你说重,它确实也不轻,言语一出,也有可能嘘声一片的。运动员占旭刚的记录,卸杠容易举杠难,专家们搞鉴定可是举槌容易落槌难。同好们若不信,.ft让我慢慢道来。7月3日晚六时,屮央电视二套的周末鉴定节目如期举行,几乎与节目同步,

2、艺术品网站雅昌网上也开始了古玉收藏爱好者之间的讨论。他们针对的主要是节目中的一件重器:战国圆雕编钟组件。在此处,一些同好的过激言词我就不摘录了,其中一署名“甲兵万里”的于5日写了一首诗,笔者认为写得很好,今把其后半部分推荐给大家:偏有铮亮玉编钟,登堂入室来鉴定。来丿力未问传承者,考证不见著录言。虽有故事讲三代,又入墙壁又入潭。入土未见半分蚀,传世无有包浆现。如此鉴宝费猜疑,央视此举令人叹。笔者平日由于忙,看节目也经常“丢三落四”,在收到外部反馈的一些信息之后,才于重播时看了些,去网上也翻了些,不禁惊讶于“2300多年前”的实物竟然见不到玉质钙化的

3、一丝痕迹,还有那表曲经过抛光轮打磨刺眼的亮度,缺乏蕴含之风尘(生坑)或包浆(熟坑),还有10年前于蚌埠产玉器仿作中看到似曾相识的造型,光凭这些,就很难使人相信这套玉件会是战国之物。原北京文物公司副研究员X先生退休后也搞古玉收藏,他既在“收藏故事”屮展示自己的藏品,也在鉴定节目屮为别人鉴定。X先生在市场屮捡漏,在日本人世间手中“抢”回了一件玉龟,确实很好。他的另外一件立着的玉人也很开门,可笔者对他藏品屮的部份兽类圆雕件,仍心存有疑,应该绝对有鱼龙混杂的现象。这里就向我们提出了“专家的头该由谁来剃”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还请大家讨论。现在专家鉴定搞一槌

4、定音,是否妥当,值得商榷。有些专家不喜欢“更新”头脑中古瓷的存世概念,这倒还仅仅是一个守旧的理念问题;但对个别权威至今仍关着门只喜欢翻弄乾隆爷的库房,不去跑市场,笔者表示极大的担忧。说句实在话,长此下去必会对我国的文物鉴定这项极其严肃的工作带来不幸。笔者一再希望:专家鉴定如若有误,个人的脸面是小,国家大事是重。笔者衷心希望专家在今后任何的鉴定活动中,不要忙于一槌定音,关键在于要定好“音”,定准“音”。不知对否,敬请赐教。背景链接2004年7月3日央视二套《周末鉴宝》栏冃对“谷纹玉编钟”的鉴定全过程谷纹玉编钟藏品名称:战国谷纹玉编钟摆件(8件)收藏

5、者:赵桂娟藏品来历:我们家几代人传下来的。藏品特征:这组玉编钟长38.5厘米,高22厘米;横梁的两端各装饰一只龙头,在横梁的上端有对称的镂雕文饰;横梁上悬挂着大小不同的7个活环玉钟,每个上面都冇谷钉纹。敲钟的小玉人,发丝清晰,服饰上刻画着勾云纹图案;两只独角玉兽,牙齿锋利,双冃圆睁,兽尾用绞丝纹装饰。相关资料:编钟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适合于演奏东方音乐。商代以后的编钟多用铜制造,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成,每一个钟体上都饰有简单的文饰,钟身呈倒置的喇叭形。编钟的编制不少种类,东周时期的编钟以九枚一组的居多;1

6、978年湖北随县城郊出土的战国曾侯乙墓编钟,分3层悬挂,被称为我国古代“编钟之王”。曾侯乙编钟记录了许多音乐术语,在科学概念上表现出相当精确的程度,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高水平。另外,人们除了用编钟奏出美妙的音乐,还用各种材质制作出小型编钟作为陈设品,以供观赏。鉴定专家:孙学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会员从事瓷器、玉器、杂项鉴定工作近60年专家评述:首先这个编钟的摆件,这是个玉的。另外这玉呀很好,是什么呢?是这个和田玉,玉质也很好。另外呢,它这个做工是按照青铜器战国时候做的。底下两个架呢,是两个兽。这两个兽的做工很细,它那个绞丝纹很明显是战国的。另外

7、呢,它这个编钟本身是谷钉纹,谷纹,它做得也比较细。支架上头是个云彩,卷丝纹,还是透雕的,雕得比较好。4月份,佳士得在国际俱斥部,它搞了个展览,一个玉兽是羊,是乾隆的,它标价是45万到55万。从两个兽来讲,价格就比那个乾隆的要高得多,所以定价定到120万,在价格上还是比较合适的。专家鉴定团估价:120万元人民币(奋鹰摘自央视国际CCTV.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