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回收几个案例分析

油气回收几个案例分析

ID:30902233

大小:5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04

油气回收几个案例分析_第1页
油气回收几个案例分析_第2页
油气回收几个案例分析_第3页
油气回收几个案例分析_第4页
油气回收几个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油气回收几个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油库的油气回收技术方案分析1油库的油气回收的意义石油及其产品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轻组分在常温下蒸气压较高,极易挥发,故在油品从油库到加油站再到用户的整个储运过程中,广泛存在着油品蒸发损耗的问题。油品蒸发损耗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诸多严重危害,如降低油品质量、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造成火灾隐患以及危害人身安全等。因此,对油蒸气进行密闭回收势在必行[1]在当今油品使用量日益增加、能源供给日益紧张、环保要求H益严格的情况下,油库安装油气回收装置可消除安全隐患,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浪费和保证油品质量,有利于员工身体健康[2]。一般情况下,油库在运行过

2、程中,其油气排放过程主要发生在卸油、储油及收发油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油气排放量有一定差别。卸油阶段:目前,油库所储油品的运输以火车为主,在卸油过程中,油气处于负压状态,排放量较小且集中。如果要使火乍卸油过程中油气排放的瞬时值均达到国标规定值,只有对火车油罐的构造进行彻底改造,将其改为底部卸油;但很显然改造工程量大且造价高,所以难以实施。储油阶段:该阶段的油气挥发一般称为静止储存损耗或小呼吸,主要指油品因受外界环境如风速、温度以及浓度的变化而引起的呼吸损耗。针对该阶段的油气排放问题,目前采用的主要措施是增加储油罐的密封性能,将小呼吸排放的油气密封在

3、油罐内,防止其排放到大气屮。收、发油阶段:和对于储油阶段,收、发油阶段的油气挥发一般称为人呼吸,主要指油罐从外界收油和将油罐内的油品转移到油罐车的过程中,因油罐开启的瞬间和装油过程中随着油罐或油罐车中油品的不断增加,罐内油气因压力升高,呈正压而被不断地挤出罐外。该阶段油气排放量相对较大,油库油气回收应主要针对此阶段的油气排放进行收集和处理,同吋对储油阶段中密封储存在油罐内的油气加以收集和处理。根据国标规定,发油过程采用底部装油方式,防止油罐开启瞬间的油气排放;通过油气回收装置的收集系统对罐内油气进行收集,同时在收集系统配设测压仪表,以保证罐内压力

4、适宜;装油和油气输送接口釆用DN100密封式快速接头,以减少油气排放[1]。总之,成品油在输送分配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的变化容易造成油气的小呼吸和大呼吸损耗同时将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油气,不仅浪费了巨大资源、给环境带来很大污染、形成的油气聚集易成为易燃易爆场所,更给油库的运营造成巨大安全隐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节能减排问题日益严峻;伴随人们节能、低碳、环保意识的增强,油库油气凹收治理改造工作也越来越紧迫。油气回收已是人们面临重要课题。同时为了保障人体健康、提高油品质量、节约能源、排除安全隐患,优化油库工艺设计、引入油库油气冋收系统迫在眉睫,

5、以达到实现减少污染的要求并能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大部分轻质油品属于挥发性易燃易爆物质,易聚积、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后沉聚积于洼地或者管沟之中,遇火极易发生爆炸或者火灾事故,容易造成生命和财产重大损失。如果坯密度在1%~7%之间则处丁爆炸范围,所以在成品油油库设置油气回收装置是现代化油库建设的趋势。而成品油库各区的火灾发生率统计结果为罐区6.94%,接卸区27.78%,发油区36.11%,可知在接卸区和发油区发生的事故为油库事故的大多数。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对油气损耗着步采取控制手段,油气损耗占原油量的比例高达0.6%左右,随着

6、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浮顶罐的推广应用,使油气损耗大幅度降低,资料显示,汽油从炼厂生产出来到达最终用户手中,一般要经过4次装卸,每次装卸都有1.8%的挥发损失,4次装卸的损失率既为7.2%,所以在接卸区和发油区设置油气回收设施从节能和安全上考虑尤为重要[3]。2油气回收的技术2.1油气凹收技术分类油气回收方法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分离法和氧化燃烧法。(1)吸收法吸收法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利用对油气中的坯类组分有良好吸收和解吸性能的吸收剂,对油气屮的汽油组分进行冋收,包括常压常温吸收法和常压低温吸收法2种典型的方法。(2)吸附法吸附法

7、利用吸附剂对油气中的桂类组分和空气具有不同的吸附亲合力,将姪类组分与空气分离,进而实现对炷类组分的选择回收。吸附法通常利用活性炭吸附和解吸油分子,进而实现油气的回收利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直接吸附浓度较大的油气时,吸附材料很快达到饱和,这对吸附设备的使用周期、解吸过程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使吸附法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冷凝法冷凝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与制冷介质进行热交换,在常压下将油气降至足够低的温度,使其中的绝大部分汽油组分冷凝为液体汽油并加以回收,冷凝后的尾气则直接排入大气。(4)膜分离法膜分离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采用特殊方法和材料制成

8、的分离膜对气体的渗透性,利用一定压力下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膜中具有不同的渗透速率,实现分离。(5)氧化燃烧法利用催化氧化燃烧法直接处理油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