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群协调与经济长波(沈宏亮)

新集群协调与经济长波(沈宏亮)

ID:30902317

大小:6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新集群协调与经济长波(沈宏亮)_第1页
新集群协调与经济长波(沈宏亮)_第2页
新集群协调与经济长波(沈宏亮)_第3页
新集群协调与经济长波(沈宏亮)_第4页
新集群协调与经济长波(沈宏亮)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集群协调与经济长波(沈宏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创新集群、协调与经济长波——新熊彼特派长波理论述评沈宏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26)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历史应用两个方而介绍了新熊彼特派长波研究的进展。新熊彼特派不仅在创新集群概念、长波高峰和低谷转折点创新的特征及其引发经济长波的机理等方而,推进了创新长波理论;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长波理论对于直到目前为止的资本主义历史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概括。合理借鉴新熊彼特派长波理论的有益成分有助丁长波研究的发展。关键词:新熊彼特派长波理论创新集群协调Abstract:ThearticleintroducesthedevelopmentofNc

2、o-SchumpctcrianLong-Wavetheory.Ithasmadegreatprogressinsuchareasastheconceptofinnovationcluster,featuresofinnovationattopandbottomoflong-wave,themechanismofinnovationaffectingeconomy.Thehistoryofcapitalismalsohasbeenanalyzedaccordingtothe1ong・wavetheory.Theauthormaintainsth

3、atgreatsuccesswillbeachievedwiththeabsorbingofthenutritionofNeo-SchumpeterianLong-Wavetheory.Keywords:Neo-SchumpeterianLongWave,Innovationclusters,coordination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资木主义经济增长趋势发生逆转,以揭示资木主义生产方式长期发展和结构性变革为对象的长波研究出现复兴。在这次长波理论复兴过程屮,兴起了包括比利时学者曼徳尔(ErnestMandel)代表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国

4、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SSA)^法国调节学派(FrenchSchoolofRegulation)等诸多流派丄。其中门施(GerhardMensch)x范•杜因(JacobvanDuijn)、弗里曼(ChristopherFreeman)>卢桑(FranciscoLoupa)>佩雷斯(CariotaPerez)、克莱因克耐希特(AlfredKleinknecht)^特里克特(AndrewTylecote)等新熊彼特派(Neo-Schumpeterian)学者,坚持以创新解释长波,不仅具体刻画了创新内涵,揭示了创新周期及其引发经济长波的机理等理论问

5、题,而R以创新长波理论为框架阐释了直到冃前为止的资木主义发展进程,从理论和经验两个方面推进了熊彼特开创的创新长波理论。一、资本主义长波的源动力——创新集群在熊彼特看来,资木主义经济增氏的根本推动力虽是创新。每隔一定历史时期,金业家就会引入创新,创新产生的高额利润诱发其他企业的模仿,结果创新扩散开来。该过程具有“创造性破坏”特征,即创新“破坏”原有技术和产业的同时,产生出新的技术和产业。熊彼特认为,创新在时间上不是均匀分布,而是以蜂聚形式出现的,一般每隔50-60年左右一次。他将创新引发的经济增长周期命名为康德拉季耶夫长波。熊彼特确侑作为长波动

6、因的创新呈现出集群的特点,但是关于创新集群的含义则不甚确切,冇时意指创新内容的多样性,既包括产品和工艺在内的技术创新,又涵盖组织创新和新市场开辟等;有时乂强调创新及其扩散在时间上的非连续性和蜂聚特点。在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新熊彼特学派明确了创新集群概念。门施在《技术的僵局》(1979)—帖中,首先探讨了创新集群问题。他把创新区分为基木创新(产生新产品和新产业)、工艺创新和虚假创新,并视基木创新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他研究中发现,诸如直升飞机、电视、铅、钛等一系列基本创新都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不仅如此,在1830年和1880年

7、左右也出现了大批基本创新。基于此,门施提岀了基木创新的"随波效应”(Bandwagoneffects),即基木创新往往在特定的时间内蜂聚,从而证实了熊彼特的创新蜂聚假说⑵。这一创新集群思想受到了其他新熊彼特派学者的批评:一是门施的创新集群,仅仅是—•系列不相关的基本创新,忽视了各项基本创新之间的和互依赖性与系统性。在弗里曼等看来,尽管微观主体对于开启创新必不可少,但是不能把创新简单地当作个别的非连续孤立事件进行分析,相反,M该将创新集群理解为由于社会或者技术原因非均匀分布于特定部门的彼此相关的创新产牛•的蜂聚效应⑶;二是没冇考虑创新者成功Z后

8、超额利润诱发的模仿者的蜂聚而至,从而背离了熊彼特创新集群原意⑷。非里曼等认为,创新集群既应该考虑创新的扩散与模仿,又要强调引发和促进基本发明和创新的各种复杂因素,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