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与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合集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与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合集

ID:30918792

大小:78.6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与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合集_第1页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与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合集_第2页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与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合集_第3页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与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合集_第4页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与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合集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与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合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实习二、矿物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

2、、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实习九、参观认识古生物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

3、物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实习二、矿物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

4、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峰山电视台地质观察路线一天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石英脉、煌斑岩脉的穿插关系;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及花岗岩的粒度变化,分析峰顶处的变质岩**市蛤湖地质观察路线一天观察认识笔架山岩体的岩性特征及中细粒花岗岩脉的穿插关系;通过参观莹石矿,了解气水-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初步掌握莹石矿的鉴定特征及形成条件。3.编写地质实习报告三天第一部分前言:实习的目的任

5、务、要求、时间、地点等;第二部分实习路线中主要地质特征:按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的顺序进行概括性地总结;第三部分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第四部分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5•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学会用手持GPS定点。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初步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学会绘制地

6、质信手剖面图,学会绘制地质现象示意图、素描图。基本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编写地质路线小结。初步学习标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知识。学习编写地质实习报告。12内容。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行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5月30日肇庆七星岩石灰岩山峰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蛛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从表面观察,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

7、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灰岩山表面有许多较大的裂痕•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整。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溶洞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实习过程中,老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

8、的水平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现在了人们视线。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老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