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语文学科教学建议

ID:30922084

大小:62.75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1-04

语文学科教学建议_第1页
语文学科教学建议_第2页
语文学科教学建议_第3页
语文学科教学建议_第4页
语文学科教学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语文学科教学建议的感受下面我准备就开学初语文学科提出的三个问题,并结合平时听课中凸显岀的一些问题,提一些教学建议。(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提高实效性?听课中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带有倾向性的。我准备先澄清一些模糊认识,然后再谈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的问题。小学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包括前不久听过的全国的阅读教学比赛课也同样存在的共性问题:1、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像有的低、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向高年级靠。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像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与低年级的区别不大。2、一些老师找不准教学的

2、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我们的学主,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懂得的,已经理解的问题。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浪费了学生不少的宝贵时间。3、有的老师过于强势,教师强势,学生必然弱势。牵引,挖个坑,让学生往里跳,引着学生来搭后半截的话,这种情况比较多,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出现在较多的课上。其严重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越强势,学生越没有学习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这样做,容易扼杀学生个性化的思考。4、依纲扌II本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一些课上,或者说相当多的课上,利用相关资源,又显得不够。有效地穿插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拓展的阅读比

3、较少见。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一点,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5、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不够。运用语言的训练有待大大加强。6、关注学生,比较多的课停留在口号上。目中无人,也就是目中没有学生,走教案的情况还普遍地存在。因此,我们难见到课堂上有精彩的生成。没有问题,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及时生成的课,其实效性大打折扌II。没有充分自学的课,没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的课,既不经济也少有实效。7、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岀内容分析的套路。我们看得岀老师是想努力挣脱内容分析的桎梏。但是,课走着走着,又回到

4、了、又落入了内容分析的圈套里。我们老师的提问有许多不是从学生中来,不是从学生质疑问难中来,问题缺少整合。细碎的问题,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我以为,逐段分析死,整合处理活。8、我们的朗读指导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警惕那种纯技术性的,强调读出一词一句的轻重快慢的指导。我们比较提倡的是,根据课文情感的起伏变化的调子来读出自己的感情。9、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有模式化的倾向。不同年段,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比如说,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或者其他的课型,完全应当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从文章的特点岀发,从学生的实际

5、出发。这样的教学思想还没有深深地扎根。10、字词教学有所重视。但是,字词教学的年段性、阶段性还不够明确。有的在教学中,处理得不是很得当。比如中断教学的思路来进行识字写字,这恐怕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的字词训练还不够落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一是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二是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三是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总之,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

6、因。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1、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有人提出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文

7、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由于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教师不知所措,不加引导,甚至推波助澜。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2、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冃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索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

8、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老师还不断地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