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

ID:30934021

大小:1.11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4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3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8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课时限时训练新人教版(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黄冈质检)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

2、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C [材料中蒋介石强调“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没有体现与日本妥协,故A项错误;中国已经准备“被迫自卫”,故B项错误;“我们可以被迫自卫”,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政府的抗战军事策略,故D项错误。]2.1939年,国民政府一方面把西南地区原有的采矿场收归国营,另一方面将华北、华中等地一些矿场内迁的机械充实西南各矿场,扩大采掘能力。这些措施(  )A.稳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B.是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反映C.调整经济体制促进经济运行D.是基于长期抗战的战略调整D 

3、[采矿场发展状况的调整不能反映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致力于大后方建设,以持续抗战,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调整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推动西南采矿业的发展是为持久抗战做准备,故D项正确。]3.“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中国共产党发表这一宣言促进了(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B [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的

4、目的在于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中共政策的号召和感召下,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B项符合题意。从材料信息“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可以看出,当时国共两党尚处于敌对状态,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故排除C、D两项。A项发生于1924年,同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宣言发表的背

5、景不符。]4.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万~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  )A.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D.集中优势兵力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A [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之后,虽然国民政府将政策重点由“积极抗日”转移到“

6、积极反共”,但从题中材料看出这期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没有完全放弃抗日的战略,故A项正确。]5.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A项错误。题干时间表明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的初期,即防御阶段,而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是在抗

7、战中后期,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初期,虽然国民政府组织了多次重大战役,但国民党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故C项错误。“新气象”指的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形成,故D项正确。]6.193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军训部长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同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当时流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通过分析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反映出二人(  )A.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B.所

8、主张的抗战路线不同C.对抗战的方针进行理性思考D.对抗战持有感性认识C [全民族抗战在材料中无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毛泽东的抗战路线,所以反映不出二人的抗战路线异同,故B项错误;白崇禧和毛泽东得出长期抗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