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骗取扶贫资金挪作他用应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

单位骗取扶贫资金挪作他用应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

ID:30940856

大小:56.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4

单位骗取扶贫资金挪作他用应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_第1页
单位骗取扶贫资金挪作他用应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_第2页
单位骗取扶贫资金挪作他用应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_第3页
资源描述:

《单位骗取扶贫资金挪作他用应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追究责任人刑事责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A的行为定挪用特定款物罪为宜周洪波一、A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诈骗犯罪首先,A的行为不能构成诈骗罪。虽然A伪造假名单多领取少数民族贫闲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的行为属于欺诈行为,但并不能按照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这主要是凶为对于单位行为,如果刑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就不能单纯追究口然人的刑事贵任。从理论上看,单位犯罪是指在单位意志支配下由单位中口然人所实施的犯罪。单位意志的支配性是形形色色单位犯罪的共性,同时也是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相区别的特性(个性)。无论何种单位犯罪,它都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实沌,毫无例外,只不过不同单位犯罪,单位意志支配的形式可能不同;虽然单位犯罪和口然人犯罪都是rh自然人来实施

2、,但是,单位犯罪则是在单位意志的支配下实施,而单纯的自然人犯罪是没有单位意志支配的。单位的刑事责任源于其自身,而不是自然人刑事责任的转嫁,因为自然人的行为体现单位的意志,单位是因自己的行为而受罚。但是,对于自然人行为,如果其受单位意志支配,处罚自然人的前提是单位构成犯罪,即使不处罚单位,仅处罚口然人,也必须以单位构成犯罪为前提。当然,口然人的刑事责任也并非单纯因单位构成犯罪所致,而是山于自然人自身也具有自山意志,其在执行单位意志时有着自』的意志。在明知单位意志的犯罪性时,述付与实施,其主观上就具有可谴责性。而如果刑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也就表明体现单位意志的口然人行为不具有可罚性,这种情况下

3、,就不能单纯迅究口然人的刑事责任。虽然单位和单位中口然人的刑事责任根源于自身,但二者并不是分离的,而是统一的。从司法实践看,1996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罪具体应用法律的若T•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应以诈骗罪追究上述人员“数额较大”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应以诈骗罪追究上述人员“数额巨人”的刑事责任。这一《解释》并不能成为追究单位诈骗中自然人刑事责任的依据。这一《解释》是针对2979年刑法的,当时刑法并没有规定单位犯罪。并且,

4、当时规定的诈骗罪包括合同诈骗罪、金融诈骗菲等。这一《解释》主要是解决单位实施合同诈骗、金融诈骗的刑爭责任问题。而1997年刑法规定了合同诈骗罪、人部分金融诈骗罪的单位犯菲,却没有规定诈骗罪的单位犯罪,这就表明立法对单位诈骗的立场。所以,2001年《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以下简称《纪要》)明确规定:“一是唯位不能构成贷款诈骗罪。根据刑法第三十条和第一百九十三条的规定,单位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对于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也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立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立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H的,利用签

5、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根据这一《纪要》的规定,自然得出结论:单位不能构成诈骗罪,对于单位实施的诈骗行为,不能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也不能以诈骗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当然,2002年8月9口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川法律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规定:“单位有关人员为谋取单位利益组织实施盗窃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TT六十四条的规定以盗窃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我个人认为,这一《批复》违背了单位犯罪的理论,也与立

6、法精神不符。如果说需要惩罚单位诈骗、盗窃行为,也应采取立法的形式,通过规定单位诈骗罪、单位盗窃罪来解决,而不能由司法迳行解决,这违背罪刑法定原则。其次,A的行为也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虽然合同诈骗罪存在单位犯罪,而A也是利用合同骗取资金的,但其单位也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对其木人也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因为合同诈骗罪的本质在于侵犯了市场经济秩序,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必须是能够休现市场秩序。A的单位与市扶贫办签订的合同属于行政合同。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在行政主体Z间,或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或为了达到一•定

7、的行政目的,经过协商,双方意见表示一致所达成的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本案屮,市扶贫办作为国家的职能部门,负有落实市政府转移培训少数民族贫闲农牧民的职责,但其并不具有培训的能力,所以,与A所在的学校签订协议,将部分培训任务委托给A所在的学校承担。扶贫办承担着下达培训指标、指导培训工作、考核培训质量、审批培训经费等行政任务。A所在的学校承担着收収培训经费、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培训教学质量等具体的培训工作。因此,扶贫办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