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讽刺艺术继承和创新

《围城》讽刺艺术继承和创新

ID:30941440

大小:7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04

《围城》讽刺艺术继承和创新_第1页
《围城》讽刺艺术继承和创新_第2页
《围城》讽刺艺术继承和创新_第3页
《围城》讽刺艺术继承和创新_第4页
《围城》讽刺艺术继承和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围城》讽刺艺术继承和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围城》讽刺艺术继承和创新[摘要]《围城》虽然继承了《儒林外史》的优秀讽刺传统,但作者主要从中西文化交汇的高度来观照中国知识界,从而描绘了一幅新儒林的众生相。就讽刺艺术而言《围城》又有它独特的、崭新的创造。《围城》也是一部具有多层象征意蕴的作品。它揭示了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关键词]机智;幽默;讽刺;比喻;象征从1944年到1946年,钱钟书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了他的长篇小说《围城》,这是他写成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从1946年12月起,郑振铎主编的《文艺复兴》杂志开始连载这部小说,至1946年结束。连载时,人们争相传看,影响很大,李健吾等人盛赞:“刊物以发表这

2、部新《儒林外史》为荣,”“欣喜首先向读者介绍。"但当时文艺界对此书普遍评价不高,解放后,《围城》更进一步受到冷落。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外,此书却不乏知音,享誉甚高。美籍华人,著名文艺批评家夏志清更极力誉扬。1961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该书对《围城》推崇备至,并在书中立专章研究。夏认为:“《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味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①又说:"《围城》尤其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由于它对当时中国风情的有趣写照,它的喜剧气氛和悲剧意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对未来时代的中国读者,这将是民国时代的小说中最受他们喜爱的作品

3、。”②那么这部书为什么会受到如此高的评价并且有“新《儒林外史》”之称呢?就其讽刺艺术而言,它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本文拟探讨这些问题。夏志清认为:'‘作为讽刺文学,围城令人想起像《儒林外史》那一类的著名中国古典小说。但是,它比它们优胜,因为它有统一的结构和更丰富的喜剧性。'‘③夏的论断显然暗示了《围城》对于《儒林外史》优秀讽刺传统的继承。那么《围城》到底又继承了什么样的讽刺传统呢?鲁迅在评价《儒林外史》时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❷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④正如鲁迅所说的,讽刺应该对于生活中某种畸形的事

4、物进行客观的揭露。作者摄取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不加任何评价地抖露出来,事物的可笑、可鄙、可恶和不合理的本性跃然纸上。如马二先生游西湖就活画出一个迂腐寒酸、精神空虚的科举信徒来。通过周进连看三遍范进考卷的感情变化,道出了八股文无客观标准,完全取决于主观好恶这一秘密。这都是用冷峻的笔触揭露这些身为学道的八股奴才的不学无术,都是把讽刺的深意通过情节的发展自然流露出来,不需要作者直接点破。即使是荒谬绝伦的事,作者也绝不直接露面加以讪笑。鲁迅还曾举例范进矫装守制,不用银镶牙筷,却大口吃虾圆子一例,认为“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词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⑤在人物刻画中,作者除对少数

5、儒林败类如严贡生之流以外,其余均作为科举制的受害者,在尖刻的讽刺和嘲笑之中,流露出作者对他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使这些人物既可笑、可鄙,又十分可怜。我们读它忍不住要笑,但笑声随即淹没在悲哀的情感之中。这也就是鲁迅所说的“戚而能谐”。作者对人物的讽刺,目标始终对准他们思想性格里所体现的制度罪恶,而非人身攻击。作者仿佛在说明:这些人物只是受了科举制的愚弄,以致迷失本性,陷入这样堕落无耻、愚妄无知的不堪地步。因此《儒林外史》才能够从人物性格的刻画中,深刻地揭露社会与政治的本质;从对人物的嘲笑里,有力地攻击制度的罪恶。作者善于采用含蓄、婉转的讽刺手法,主要通过情节的提炼与典型化,使畸形事

6、物本身的矛盾、荒谬与不合理集中地显示出来。有时还借助于人物言行的矛盾、或前后对比来进行讽刺。如严贡生大言不惭地宣称自已从不占人便宜,话音未落,小厮前来报告,透露出早上关了人家一口猪。胡屠户的前倨后恭,未中举的范进本是“尖嘴猴腮”的“癞虾蟆”,中举之后就变成“相貌体面”的“女婿老爷”了。梅玖曾恶意地拿周进取笑,使之无地自容,可当周进高中以后,又居然冒充他的学生,毕恭毕敬地去拜他的长生禄位牌。作者就这样用冷峻的笔触,一层一层连脓带血地撕开了人物身上的疮疤,把他们的心灵赤裸裸地抖露出来。同《儒林外史》一样,《围城》也是讽刺知识分子的。也是对于生活中某种畸形的事物进行客观的揭露。全书围绕

7、归国留学生方鸿渐由上海到内地又到上海的辗转奔波过程,用讽刺的笔调写出了他周围一群受过洋化教育的上层知识分子在情场上和名利场上互相倾轧的灰色生活。然而作者又是站在中西文化交汇的高度来观照中国知识界(新儒林)的,从而痛感知识界的坠落:这些人为了提高自已的地位,满足虚荣心理,瞒天过海地吹嘘自已,或装模作样地表现自已,故作高深,却常常露出破绽,显得滑稽可笑。如号称“中国新哲学创始人”的褚慎明凭着东抄西拣的肉麻的吹捧而得到的几十封西方哲学家的回信而吓倒了无数人。更绝的是他把去罗素家里,罗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