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装到制造:德国模式之鉴

从组装到制造:德国模式之鉴

ID:30943300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4

从组装到制造:德国模式之鉴_第1页
从组装到制造:德国模式之鉴_第2页
从组装到制造:德国模式之鉴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组装到制造:德国模式之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组装到制造:德国模式之鉴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世界工厂”已冇30余年。30多年来,中国出口在全球出口的占比从不到1%上涨至2011年的10%左右,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工厂。2010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商品生产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比重增至19.8%0中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一方面企业正在面临人口红利即将消失,劳工成本提升,劳动力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屮国制造亟须从低附加值的加工组装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以推动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由低端向高端的爬升。如何应对人口结构调整,并同时提升屮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是中国制造

2、转型与升级的一个关键。如何实现这一转变,我个人认为徳国模式,尤其是其产业工人的培养模式是可以在小国复制的。德国制造的基石:双元制教育徳国以制造立国的模式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获得了一次检验。促使全世界尤其是欧洲、美国开始重新反思其过往施行的“去制造化”的弊端。当欧洲各国深陷经济危机泥沼时,2011年徳国GDP增速逆势上扬3%,同期美国GDP增速为1.7%,日本则下降0.7%。对于美国人选屮奥巴马备受攻击的髙失业率问题,徳国创造了令欧美意外的结果,2011年德国失业率由2010年的7.05%降至5.95%,同期美国为8.95%

3、,欧洲15国为9.98%O尤其难以置信的是金融危机期间徳国创下了其口1992年以来失业人数首次低于300万的历史最低点。曾经一些研究认为,全球化浪潮会让德国这种依赖传统经济而获得高工资的国家风光不再,因为许多人认为未來可能属于高科技和服务行业,而不是传统制造业。但是2008年以來,持续经济危机Z下徳国经济的表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徳国经验的核心是秉持传统并以制造为核心,即争论己久的制造立国模式。当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先后将发展核心转向高科技和服务产业,并深受经济危机冲击之时,徳国模式的抗危机能力引人深思。全球500强公司里有3

4、7家总部在徳国,大多为制造型企业,包括大众、西门子、巴斯夫、宝马等知名品牌。少此同吋,徳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在全球亦独树一帜,其中小企业数量在所有徳国企业里占比81.4%,共雇佣了70%的徳国工作人口。他们Z中佼佼者虽名不见经传,却在各白的行业内占领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被称为全球“隐形冠军”。徳国的“隐形冠军”至少冇1200余家,占德国制造出口量的比重非常高。德国制造创造今H辉煌的吋间人约120余年。很难想象,120年両“德国制造”在欧美被视为“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代名词。19世纪中叶,与当时遥遥领先的英国工业相比,徳国工业

5、乏善可陈。关键字:欧姆龙德国制造长远成功的背后有其制度与文化的根源。德国询总理科尔认为,“发达的职业教冇是徳国经济在战示崛起的关键”,而徳国研究者认为,“徳国企业竞争力建立在双元制培养的专业人才基础上,他们使徳国构建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现实”。鉴于职业教冇对徳国制造的重耍性,本文将着重剖析德国职业教育的特征,以及对中国的借鉴性。双元制教冇在徳国经济模式屮非常独特。所谓双元制教冇,即课程依照理论和实践平行进行,学生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在学校中接受专业理论和基础文化知识培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不莱梅大学教授菲利克斯・劳

6、耐尔研究认为,双元制教育中的“一元”是企业,另“一元”是职业学校,该模式核心内涵是——“把企业进行的职业技能和工艺知识教育与职业学校进行的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相结合。”双元制教育一经推出后即受到各级法律保护,《联邦德国基木法》规定政府需将国民生产总值的1.1%,工资总收入的2.5%用于职业教育。并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配套的实施监督制度,明确规定了年轻人享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在徳国有350余个行业参与双元制教冇,包括从面包师、水管工之类的蓝领工种到保险销伟、银行职员这类片领工种,跨度之人,包罗力•象。比如,2011年约

7、有57万徳国学生进入双元制教育体系,约山学生总数的65%至70%。职业教育为德国培养了坚实的技工基础。通过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对■人才的培养,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杠杆作用被利用到了极致。这是“德国制造”称雄全球的一个重要前捉。双元制教育在德国推行至今约42年,一方而奠定了德国工业的根基,另-•方而也引发德国人的反思、。比如一些人认为双元制教育扼制了德国的创造力,使德国在高科技和IT领域并没有呈现出与制造领域一样的优越性。尽管在德国国内过去十年来接受双元制教育的人群比重逐渐有所下降,但同期欧美国家却先后开始引入并效仿其职业教育模式

8、。德国模式中国之鉴“中国制造”在今天仍与廉价、低质密切相关,这与德国19世纪末的状态相似。“德国制造”过去120年间走过的崛起之路对我们而言有特殊的借鉴意义。中国制造的升级首先需耍政府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为制造业提供健康的发展环境,以遏制过去一段时间越来越严重的“去制造化”态势。此外盅耍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