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检测六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检测六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ID:30945702

大小:9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4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检测六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检测六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检测六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检测六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检测六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单元检测六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单元检测(六)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阂(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A.民族工业集屮于上海B.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D.屮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选D材料未提及民族工业,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上海的国

2、际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上海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重要场所,故D项正确。2.据统计,189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一般工人平均月工资是5元银元左右,同一时期武昌织布官局的工人月工资是7〜10元,熟练的技术工人能达到30元甚至更多。而1883年直隶普通农民除去各种赋税折算每月收入不过1元多。这说明了()A.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C.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D.民族资木主义发展迅速解析:选C材料信息只是客观地介绍了晚清时期中国各地工人彼此之间及其与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3、并未提及相互间的矛盾状况,故八项错误;工人的工资水平未必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而且直隶地区呈现的是农民而非工人的工资水平,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的增加,显然是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表现,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3.(2018・钦州一模)下表为1895〜1911年间,江苏开办的140余家民族工矿企业信息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创办者身份企业数量资本额占比官僚、士绅47家67%买办7家7.2%其他(包括地主、商人、手工工场主等)89家20%A.列强放松对华侵略B.民族工业初步发

4、展C.封建经济占据主导D.民族企业投资多元解析:选D1895〜1911年,列强加大了对中国的资本入侵,故A项错误;表格屮展示的是在1895〜1911年江苏地区民族企业的不同投资来源和所占资本的数额,只属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表现之一,可知当时该地民族企业投资多元,故B项错误,D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近代民族工业与封建经济的比例问题,故C项错误。1.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这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表明清政府(

5、)A.国家的机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开展“实业救国”维护专制统治D.为工商业考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解析:选B“1903年”国家的机构依然是清王朝统治,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这些措施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有利的,故B项正确;“实业救国”在晚清时期是一项民I'可活动,非官方机构活动,故C项错误;材料的前半部分强调对传统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而不仅是工商业的法律地位,故D项错误。2.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

6、商品长驱直入并在华倾销,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仅有四分之一勉强能够维持运转。这反映出()A.民族工业发展环境仍未改变B.美国继日本后控制了屮国C.二战后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D.抗战结束后国内物资匮乏解析:选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屮国,民族工业始终在本国封建势力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求生,而日本投降后,这一状况仍未得到根本上的改观,故A项正确;虽然在战后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但美国始终没有完全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故B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3.20世纪50年代中

7、期,我国学术期刊中有很多“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市场规律”等词语。这一学术动态反映了()A.社会主义改造成就显著B.经济领域出现了极“左”思潮C.市场经济理论得到认对D.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解析:选D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没有涉及“商品生产”“市场规律”等内容,故A项错误;经济领域出现极“左”思潮是在1958年,与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没有认可市场经济理论,故c项错误;从材料屮“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8、“市场规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学术界在研究社会主义与商品、市场的关系,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研究探索,故D项正确。1.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如图反映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总和生育率总体居高,其主要原因是()1950〜1990年中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曲线图A.新中国建立和人民生活逐渐富裕B.土地改革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C.重男轻女观念推动家庭多生求子D.国家为增加劳动力鼓励人口生育解析:选B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