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ID:30974285

大小:6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5

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_第1页
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_第2页
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信息传递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我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除当面言传耳听、步行传信外,主要有以下方面:【以物示意】根据占书记载和文物考古推断,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大概是采取以物示意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我国云南省境内有些少数民族中个别部落60多年前尚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他们有着原始的通信方法:在景颇族中,人们把辣椒送给朋友,表示自己遇到了很大麻烦。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古人是如何互通信息的。【结绳记事】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孔颖达疏:〃结绳者,郑康成注云,爭大大结其纯,事小小结其细,义或然也。〃晋葛洪《抱朴子.钧

2、世》:〃若舟车之代步涉,文墨Z改结绳,诸后作而善于前事。〃其结绳方法,据古书记载为:“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Z多少,随物众寡”(《易九家言》),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民族学资料表明,近现代有些少数民族仍在采川结绳的方式来记录客观活动。到了今口,己没有人再用这种方法來记事,然而,对于古代人來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结则是他们用來冋忆过去的唯i线索。【击鼓传令】用声音來传递信息,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根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的记载,最早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就是通过击鼓,用声咅來传报边境的军情。衣甲忖文记载的殷商盘庚年代边戍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中,有“來鼓”

3、二字,表达的就是“击鼓传令”的意思。据考证,殷商时代强大的敌人多在西方和北方,在边境上商王不仅派巫兵把守,还设置用铜做成的直径达2〜3米的大鼓,将其置于高高的架子上,旁有兵丁守候。一旦出现敌情,守鼓兵丁立即敲击大鼓,通过鼓点的间隔节奏来农示不同的内容。鼓声频传,一站接一站,把外敌入侵的紧急军情,迅速向天子报告。春秋多乱之时,诸侯小国林立,这种川鼓声传递信息的方法,更是成了作战通信的主要手段,冇效地起到了通信联络的作用,确保各国能及时联防,共同对敌。《韩非子》一•书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笼厉王有一次喝醉酒了,擂起大鼓,全城军民纷纷拿起武器集结在王宫门前,楚厉王猛然惊醒,赶紧告诉大家这是

4、一场虚惊。我国古代曾使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來指挥战争。利用战车作战时,主将和各级将领的车上都横悬着鼓,其余的战车必须按照主将的鼓声冲锋。通过整齐沉重的鼓点来表示冲锋的意图及节奏,川能够穿透整个战场的金属锣声来传达撤退的命令。【烽火通信】远在周代我国就有了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烽火作为一种原始的声光通信手段,服务于古代军事战争。从边境到国都以及边防线上,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内储柴草,当敌人入侵时,便一个接一个地点燃起烽火报警,各路诸侯见到烽火,马上派兵相助,抵抗敌人。西周吋期,为了防备敌人入侵,采用“烽隧”作为边防告急的联络信号。在古史书《周礼》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各

5、国从边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离,筑起一座烽火台,接连不断,台上有桔樨,枯棵头上有装着柴草的笼子,敌人入侵时,烽火台一个接一个地燃放烟火传递警报。”每逢夜间预警,守台人点燃笼中柴草并把它举高,靠火光给领台传递信息,称为“烽”,白天预警则点燃台上积存的薪草,以烟示急,称为“燧”。古人为了使烟直而不弯,以便远远就能望见,还常以狼粪代替薪草,所以乂别称狼烟。周朝规定:天子举烽燧各地诸侯必须马上带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敌人。为博美人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亡国的的故事尽人皆知。【符节】符节是我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

6、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先秦符节的种类其多,形状各异,川途有别。已知最早的符节是战国时期的,有的川以征免税收,如作竹节状的错金“鄂君启”铜节;有的用以发兵作战,如作虎状的“辟人夫”铜虎节等;有的用以驿传邮递,如作龙首状的“王命传”铜龙节。此外还令作牛形、鸾形、燕形和凫形的。现存战国时期的符节,除陕西长安出土的错金“杜”铜虎符称符外,其他人都称为节而不称符。汉代亦用虎符,大体沿袭秦制。宋以后皆用牌。历代符节种类繁多,其铭文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制度。【信鸽传书】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

7、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为纬度来辨别方向。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帖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卩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Z处,飞往投Z。九龄H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來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一-“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