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ID:30976020

大小:17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4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_第1页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_第2页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_第3页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_第4页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毛新述(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48;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871)摘要:本文以1994-2007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研究得出,扣除操控性应计利润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同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仍紧密相关。并且,强化稳健性原则和限制公允价值的运用显著降低了公司高估盈余的水平,而弱化稳健性原则和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则导致了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总体而言,没有证据表明盈余稳健性的提高导致了上市公司的

2、大清洗行为。关键词: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盈余管理一、引言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先后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会计制度改革,分别是1993、1998、2001和2006年的会计改革。其中,2006年之前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强化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具体表现为逐步扩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尽量避免公允价值的运用,对经济利得的确认实施严格的限制,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财务报告的发展和内在局限性、以及各种以盈余为基础的制度安排,为管理层高估盈余提供了激励,盈余稳健性作为一种财务报告机制,可以限制管理层的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可以改善公司的盈余质量。毛新述

3、、戴德明(2008)从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和财务报告质量两个方面对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运用和强化的原因进行了详细讨论。而2006年新会计准则颁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全面趋同。新会计准则采纳了资产负债观的制定理念,弱化了稳健性原则的影响,扩大了公允价值的运用。李增泉和卢文彬(2003),魏明海等(2006),曲晓辉和邱月华(2007)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检验了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基本结论是,总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是稳健的,会计制度改革,特别是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稳

4、健性。李远鹏和李若山(2005)则认为上市公司稳健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亏损公司的大清洗行为所导致的。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并没有考虑和控制盈余管理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从而无法准确测定制度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会计制度改革前后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变化。已有研究也未从准则制定目标来检验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比如稳健性原则的强化是否实现了限制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预期目标。本文的贡献在于,以1994-2007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研究得出,盈余稳健性作为一种财务报告机制同有

5、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本质区别。扣除操控性应计利润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同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仍紧密相关。并且,强化稳健性原则和限制公允价值的运用显著降低了公司高估盈余的水平,而弱化稳健性原则和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则导致了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总体而言,没有证据表明盈余稳健性的提高导致了上市公司的大清洗行为。这些证据表明,会计准则总体而言得到了恰当的执行,也有力地支持了盈余稳健性可以改善公司盈余质量的论点。但1998-2000期间以及2007年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公允价值的运用总体而言削弱了稳健性原则的作用,并导致了更高的盈余管理行为。本文以下

6、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与经验分析;第四部分是研究结论。二、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文献回顾盈余稳健性(earningsconservatism),是指财务报告中会计师要求盈余对确认好消息比坏消息有更高的可证实性程度的倾向(Basu,1997),是对会计利得和损失要求不同的可证实性,从而导致对净资产的低估(Watts,2003)。而盈余管理是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Schipper,1989)。或者说,盈余管理是指经理人员在财务报告与组织交易等活动中运用了判断,改变对外

7、财务报告,以误导证券持有人对公司基本经济业务的评价,或影响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Healy,1999)。不难发现,盈余稳健性是一种内在于会计制度的财务报告机制,而盈余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调节盈余的活动,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公司盈余稳健性及其提高应当来自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和强化,以及会计师对此的恰当执行。任何由其他因素直接导致公司盈余稳健性的提高均应视为盈余管理行为,而不论是出于何种动机(毛新述、戴德明,2008)。因此,从概念上讲,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在概念上容易区分,但实务中要对二者进行明确区分却异常困难。特别是,在

8、经验研究中,基于应计利润来测定盈余稳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