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幼儿教育史》有感

读《幼儿教育史》有感

ID:30982909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5

读《幼儿教育史》有感_第1页
读《幼儿教育史》有感_第2页
读《幼儿教育史》有感_第3页
资源描述:

《读《幼儿教育史》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幼儿教育史》有感读《幼儿教育史》有感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逐步积累了教养儿童的经验,已经孕育着儿童教育思想的萌芽。在西方,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已有丰富的学前教育思想。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他主张儿童公育,并论述了学前儿童的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等问题。继后,亚里士多德和昆体良等人也论述过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论点,为人类研究儿童、教育儿童指出了正确方向。近代是学前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思想

2、较集中地反映在众多教育家的教育论著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既是一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位教育实践家。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把学前教育纳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单轨学制,并撰写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以及世界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世界图解》,构建了家庭学前教育的完整体系。他论证学前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自然、感官教育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基础等教育思想对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英国的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根据培根的“经验论”论证了“白板说”,并提出了儿童体育、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具体建议。卢梭的近

3、代儿童观为学前教育找到了出发点。他在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中,强调教育回归自然,主张按照儿童的自然发展历程来进行教育。同时,他关于生来具有学习能力的婴幼儿不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而是通过经验并利用自己尚未成熟的器官进行学习的主张的教育思想成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对后世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有极其重要影响。至此,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强调教育要适合于儿童,而不是使儿童去适应教育机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继承了前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的思想,并以毕生的教育实践证明: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学习的最好

4、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的最好老师等原则和方法。他著有《林哈德和葛多德》、《母亲读物》等,还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强调教育必须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最早提出了“儿童年龄越小越需要心理学知识的指导”的见解,为学前教育理论步入科学化铺平了道路。我国最初的儿童教育思想散见在谚语中。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教儿婴孩,教妇初来”等。我国一些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如西汉贾谊在《新书》中记载了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母注意胎教之说、《大戴礼》与《礼记》记载有一些学前教育思想、《大戴礼》《本

5、命》篇中有关于初生后年龄特点的记载、《礼记》的《内则》篇中提出关于小儿出生后选择保姆的要求及从儿童能食能言时便进行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等。魏晋南北朝时,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南宋朱熹编《童蒙须知》和《小学》等。虽然这些著作中有一些“人伦之教”和三纲五常的封建糟粕,但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学前教育思想。如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应注意胎教,应从小教育儿童,他赞同“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及俗谚“教儿婴孩”的说法,重视学前教育的作用。又如朱熹重视胎教,认为孕妇应注意审慎自己的行为

6、,还认为婴儿出生后,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等道德品质,主张对儿童“教之以事”,“从小便养成德行”。以上说明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胎教和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重视幼小儿童的教育,提出了宝贵的学前教育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