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弊病的反思

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弊病的反思

ID:30983824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弊病的反思_第1页
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弊病的反思_第2页
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弊病的反思_第3页
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弊病的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弊病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几种常见弊病的反思  新课程提倡用具体的、有趣味性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正被广大的数学教师所关注并普遍采用。许多初中数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教学情境,强化了教学效果。然而,在教学调研中我发现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趣味性,忽视了数学的本质特征和情境创设的“原则”,步入了“误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现象1:喧宾夺主,忽

2、视教学目标。  【案例1】山区有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有一定的认识,教学基本功也不错。她在《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二)》一课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上课一开始,多媒体显示“争当科学家”字样和一位科学家头像,并伴随着音乐。师:你们知道这位是谁?生:不知道(有点冷场)……老外(有人回答了)……科学家(受到“争当科学家”的启发)……最后终于有位学生猜对了――阿基米德。老师非常高兴:那你知道阿基米德的哪些情况……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教师归纳阿基米德的情况后说:阿基米德曾对国王说过一句话,你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

3、整个地球。学生展开讨论:……不可能的,地球这么大……可能的……讨论得很激烈,最后有位女生做出总结:“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十分钟过去了)接着多媒体显示杠杆撬地球的示意图,复习“48字形”相似三角形……花了十三分钟才提出例1,一个人字架的题目。  【理性思考】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总是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创设情境时应考虑它能否为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提供支持。例1中的情境,从表面上看学生参与面广,也有较多讨论,但对引发数学思考,激发探究欲望又有多少作用?花了十分钟仅是为了引出课题,成本过高

4、、时间浪费。其实,例题1的引入其实很方便,当地有廊桥有古民居,找一个人字架很容易(为了采光开气窗,为档雨而出檐――生活化――贴近生活――即得例1),而本节内容《举例(二)》教学必须复习。  现象2:刻意创设,忽视知识背景。  【案例2】在《有理数相乘》教学中,有位老师意图利用登山与温度变化引出两个负数相乘。老师兴致勃勃地说:“同学们,国庆长假你们登山了吗?我们知道随着高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会降低6℃。现在规定高度上升为正,温度下降也为正。那么高度上升-2千米,则温度变化(-6)×(-2)度。”突然有个学生

5、叫了起来:“老师,应该是6×(-2)。”老师解释道:“高度上升-2千米,实际高度下降了,温度升高了。”出乎意料的是经老师这一解释后,不理解的学生更多了。老师慌忙再作解释……糟糕,老师也搞糊涂了,几乎全班学生都糊涂了。  【理性思考】从学生提问(部分学生糊涂)――老师糊涂――几乎学生糊涂,究其原因在于所创设的情境,其规定温度上升为负,不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属生捏硬造、刻意为之之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自身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创设情境一定要尊重学生的知识背景

6、,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4  现象3:迁就趣味,忽视内容衔接。  【案例3】一堂复习课《事件的可能性》,上课伊始: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名数学家=十个师》。同时多媒体显示故事的内容与画面,图文并茂,学生兴趣盎然。故事的大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为了和德国法西斯作战,大量军需物品要穿过大西洋运送到各个战场。由于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损失惨重。在这关键之际,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发现,一定数量的船只,编队规模越小,批次就越多;批次越多,与敌潜艇相遇的概率就越大

7、。一旦与敌潜艇相遇,船队的规模越小,每艘船被击中的可能性就越大。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改进了运输船由各个港口分散起航的做法,命令船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区,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最终奇迹出现了,盟军船队遭袭击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低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战略物资的供应。于是,美国军方宣称: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十个师的兵力。  讲完故事后,老师“宣布”今天复习概率,故事彻底结束。  【理性思考】例3中精彩的故事与概率教学之间没有本质上的联系,5分钟的故事时间除了引出这节

8、课复习概率以外,并没有激发学生对概率学习的渴望,有的只是引起学生对美军胜利的关注。这样的情境过于迁就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无实质性的促进作用。  现象4:牵强附会,忽视数学实质。  【案例4】同样是《事件的可能性》的复习课,另一位老师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4同学们,我们学了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下面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说完便出示一个问题:根据整段话的意思,判断带“――”的文字,那些是必然事件、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