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人物形象刻画中的细节描写

古诗词人物形象刻画中的细节描写

ID:3098483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古诗词人物形象刻画中的细节描写_第1页
古诗词人物形象刻画中的细节描写_第2页
古诗词人物形象刻画中的细节描写_第3页
古诗词人物形象刻画中的细节描写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诗词人物形象刻画中的细节描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古诗词人物形象刻画中的细节描写  [摘要]古诗词比别类文学更谨严,更纯粹,更精致,但因其受字数的限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很难像散文、小说和戏曲等其它文学样式那样进行展开描述,而多是通过捕捉某一典型细节,用极其俭省的笔墨将丰富的意蕴和驰骋的想象融铸在凝练的语言中,以获取最强的艺术效果。古诗词中,惟妙惟肖的形神描摹、别出机杼的动作描写、独具匠心的心理刻画等非同寻常的细节描写技法,为我们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个不朽的古典人物形象!  [关键词]古诗词人;物形象刻画;细节描写赏析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以及自然景观、场

2、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说“诗有别才”,其实,诗也有“别语”。因其受字数限制,古诗词很难像散文、小说和戏曲等其它文学那样进行展开描述,而多是通过捕捉典型细节,以最简省的语言获取最强的艺术效果。在古典诗词创作中有很多成功的细节描写范例,它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抒发感情、表现主题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一、惟妙惟肖的形神描摹  宋人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这是写形,兼写环境。“蓬头”“侧坐

3、”4的外貌动作描写已显“稚子”可爱,加之“学”钓的神情,“草映”的身影,越显“稚子”天真。因“稚子”学钓带有一种新鲜感,所以专心致志,整个身心都集中在“垂纶”上。偏巧,这时“路人”经过,发现了他并前来向路。“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传神。“稚子”害怕惊跑鱼儿,不敢答应“路人”问话,只是一个劲地“遥招手”,示意“路人”不要走近。写形传神,切时切地切人,一个农村“稚子”学钓的形貌情思心态,被活脱脱地刻画出来。诗歌用素描手法,以线条勾勒轮廓,细节处只写细节。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男童”的佳作。  无独有偶,李清照《点绛唇

4、》中的“少女”也是诗词艺术中不朽的形象。“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荡完秋千,娇喘微微,疲惫慵懒,这时院门“吱呀”一声开了,走进来一个男子。少女猛一抬头,发现来人,赶紧回头走向房门意欲回避,情急之中竟顾不得弄丢了鞋袜和发钗!“袜?金钗溜”一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将她惊慌羞怯的神态描绘出来了。然而她并没有进屋紧闭门扉,而是在进屋的刹那驻足停下,“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倚在门边,分明是回头看来人,却假装嗅枝上青梅!“倚门”“回首”“嗅”三个连贯的动作,把此刻少女心中怕见又想见、想见又羞见来人只好借嗅青梅来掩

5、饰内心慌乱矛盾好奇的心理真切地描绘出来了。  二、别出机杼的动作描写  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前三句层层铺垫,交代了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最后诗以“闲敲棋子落灯花”作结。末句堪称神来之笔。“闲敲”4是动作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至,灯芯焦长,诗人百无聊赖,下意识地敲打棋子,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震落。这种情态貌似闲逸,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一动作的细节描写,既再现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了约客未至,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迟迟不到的无聊、

6、无奈和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  又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同样诗前三句也是平铺直叙,写诗人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便托人捎信。“意万重”也好,“说不尽”也罢,只是一般地直抒胸臆,眼看此诗要在平庸的叙述中诗趣尽失,然而,结句竟以“行人临发又开封”出之。“临发又开封”这一别出机杼的动作描写使整首诗境界全出,形神毕现,骤然振起全诗的精神。  三、独具匠心的心理刻画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7、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此词上片追忆欢乐往事,为下片议论抒情做铺垫。下片“今宵”、“犹恐”二句,写作者夜里反复起来把灯(银缸)照看,不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实的,仍担心相逢是在梦中。通过这一细腻的动作描写和传神的心理刻画,描摹出主人公“将梦做真,疑真似梦”的复杂心理,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词人与恋人久别重逢后的悲喜交集之感。  同样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4此诗描摹了长期客居他乡却又久无家中音讯的游子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久离家乡,踏上归途,欣喜之情随着家乡临近而越来越强烈,然作者却说

8、“近乡情更怯”,不敢向人询问家人消息。“近乡情更怯”,说明心里已有“怯”情,因诗人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诗人内心深处有种莫名的不安和疑惧。“不敢”问,不是“不想”问,诗人也想尽早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