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改革

浅论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改革

ID:3098709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浅论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改革_第1页
浅论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改革_第2页
浅论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改革_第3页
浅论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改革_第4页
浅论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改革  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用于美术学习的主要指导工具,更是评估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现行的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总体思路与课程标准要求基本一致,但在实际教学运行和实践中,教材本身的一些不足和缺憾之处逐渐暴露出来,笔者经过整理、分析、总结,尝试进行教材改革。  一、教材整体教学内容单薄、容量偏少。  现行苏少版美术教材每册41页,平均印刷纸张数21页,平均授课内容单元数为9―10课,整体教学内容单薄、容量偏少。无论是从教师的教学还是从学生的阅读量上来说都

2、是不够的,除了教材本身内容少外,美术学科的教材编排特点就是图片所占版面篇幅较大,一页版面3、4张图片就满了,一本21页的教科书所能呈现的图文资料的数量相当有限,学生随手翻阅几下就没有了,失望之情溢于言表。那种以为通过教师补充与拓展及学生课后资料查询与搜索就可以获得相应知识的话,是不切实际的。特别是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学生分配在美术学科上的精力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事实上,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现有的美术资源储备都是相当丰富的,教材在这一点上编写操作完全有可能。  二、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分布不均衡、断层多、跳跃性大。5  由于教材整体教

3、学内容少,因此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点分布严重不均衡、断层多、跳跃性大,学生的实际美术知识链不够完整,其学习空间和审美视野受到限制。以第13册第一课欣赏单元教学内容为例,课题是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一),静物画与风景画的赏析的总数为13幅,而荷兰就占了8幅,法国占了5幅,而其他外国的经典静物画与风景画一幅也没有,事实上英国的风景画,俄罗斯的情绪风景画,美国怀斯的水彩风景画都是不可忽视的,这样的内容安排相当不科学。再如教材第14册第一单元美术欣赏单元中,课题是外国风景画,静物画赏析(二),可是静物画的作品只有2幅,一幅是塞尚的《水

4、果静物》,另一幅是凡?高的《向日葵》,而实际外国的静物画名作比比皆是,且这两幅都是后印象主义风格的作品,学生对外国静物画的欣赏比较单一。而这样的断层与高压缩情况在每册教材上都有反映,其直接行为后果就是美术知识链的脱节,以致老师不得不进行大量的补充与完善,而这种零散的、不完整的教学体系常让学生感到茫然。  三、教材地方美术特色不明显。5  地方特色的美术欣赏和美术技能的学习更容易使学生对本地文化产生一种认同感、归属感,从而从情感认知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进而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艺术传承的愿望。而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在乡土美术和地方特色美术

5、上安排的内容少之又少,不能不说是最大的遗憾。江苏作为一个人文荟萃的文化历史大省,从古到今从来就不缺少美术名家、大家,民间美术的瑰宝更数不胜数,如绘画上的扬州八怪、金陵画派、吴门画派等,建筑上有代表性的江南民居、古桥与古塔等,苏州园林更代表了东方建筑艺术的精髓,民间工艺有苏州苏绣、宜兴紫砂器、扬州玉器和漆器及南京的云锦,无一不彰显出江苏人文的深厚底蕴。而且近现代美术的发展轨迹在江苏的文化史上也是浓墨重彩,像徐悲鸿、刘海粟、李可染等一大批艺术大师在江苏更是进行了长时间的艺术教育与实践,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杰作,可这种艺术传承的分量之重在苏少

6、版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反映与表现,是目前苏少版美术教材最需要补充和改革的。那种把地方美术完全寄托在乡土教材中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四、部分设计、手工与社会生产、生活关联不大,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不够紧密。  实用美术带有艺术和科技的双重性,它之所以成为艺术的一个部门,是因为不同于一般的科技,而是运用科技的成果,通过用品的生产而赋予艺术以生命,而苏少版美术教材设计?应用领域中部分教学内容更偏向于手工设计,与社会生产、生活关联不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够紧密。  五、图文混排稍显杂乱,欣赏单元的文字说明部分表述不够严谨。  美术教材,特

7、别是欣赏单元的图文混排往往杂乱,苏少版也是如此,没有较好地进行艺术化编排与处理,作品图片大小不一,说明性文字见缝插针,阅读与观赏不能有序进行。作品欣赏文字的表述部分表达不够严谨。如第14册第4页有这样一段文字对凡?高作品的理解是这样表述的:无论是风景画《青田上乌鸦》和《星月夜》,还是静物画《向日葵》,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火一样的激情。事实上无论是从作品本身及画家本人情感世界、性格特征及当时的绘画心境来看,这样的评述都过于主观化和简单化,可以肯定的是凡?高的两幅风景画与《向日葵》的主题表达与艺术感受应该不一样,这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概括的

8、。5  综合探索单元内容的安排欠妥,综合形式单一,探索深度不高,实际教学中操作难度较大,只能是辅助教学,教学意义不大。  六、教学改革。  针对苏少版美术教材在以上六个方面中存在的不足与缺憾,笔者认为苏少版美术教材应做如下几个方面的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