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行为

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行为

ID:3098797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行为_第1页
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行为_第2页
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行为_第3页
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行为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幼儿教师的观察行为  摘要: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在实施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环境创设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回应幼儿生成活动的能力、支持表达表现的能力。其中关键是观察分析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制约着教师的其他能力。  关键词:观察主题探究  问题的提出:  玩小椅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孩子们站在小椅子上玩单脚站立。洋洋自如的、很平稳的站好了;小雨也积极地尝试着,右脚拿起来,又放

2、下去;兰兰站在椅子上不动,她很茫然的看着老师。教师看到洋洋,兴奋地说“你们看,洋洋本领真大,我们大家向他学习”。老师一直追随着洋洋,因为洋洋站出了许多花样,在他身上,老师觉得很成功。小雨练了一会儿,高兴地叫着“我会了”。兰兰觉得玩站椅子一点不开心,干脆坐在椅子上,老师说“兰兰,你去试一试!”兰兰说“我不想玩”。这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常景,老师在活动的对幼儿的观察停留在表面,对孩子内心的需要也没能正确把握和满足。随着课改的深入推广,在活动观察幼儿、敏感的发现幼儿的需要并及时的进行恰当的处理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受和采纳。老师的观察

3、能力以及随之而来的分析、处理能力上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4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在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强调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可是反思作为老师的自己,我们的观察能力是否又适应教学的需要,是否又能适应孩子的需要呢?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是一位倾听者、支持者、合作者。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环境创设的能力、观察分析的能力、回应幼儿生存活动能力、支持表达表现能力。  一、在参与中倾听,在倾听后参与  案例一:老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

4、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  分析: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教师要学会参与。所谓“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

5、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教师要学会倾听。所谓“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4  二、在判断中捕捉,捕捉后再判断  案例二:在文学欣赏“听雨”活动中,老师制作了动画课件。优美的音乐、美丽的动画引得孩子阵阵叫好。可是放到花蝴蝶在屋里徘徊、无趣的时候,有个孩子就叫起来“为什么黄蝴蝶、红蝴蝶没有来找她一起玩呢”,老师用眼神示意他安静

6、认真看下面的动画。孩子不甘心的又问了一次,老师对他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放第二遍的时候孩子忍不住又要问了,但被老师严厉的眼神及时的制止住了。  分析:看了这个案例,孩子的发现、孩子的大胆在教师的冷漠中被扼杀了。这个孩子的一句问话,事实上给了这个活动一个新的方向和内容,但是老师出于维护活动常规或是执行原本的活动计划,而把这一点想象的火花掐灭了。  教师要学会捕捉。所谓“捕捉”就是教师要学会在“童言稚语”中生成主题。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与孩子同享童言稚语的乐趣,从中捕捉幼儿有价值、有意义、能激起幼儿兴趣的生成点,由此预设下

7、一个活动。教师要学会判断。所谓“判断”就是教师要学会在幼儿活动的言语中、行为中筛选有研究价值的东西。对每一个探索型主题活动,教师一方面要以它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另一方面还要从“让它能促进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的角度来规范它。同时教师还可以从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和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等角度来对活动进行价值判断,让每一个活动都能使幼儿的经验和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让真正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活动能永远伴随在孩子探索的旅程中。  三、在等待中发现,发现后再等待4  案例三:在一次美术活动中,老师出示了一张范画,想

8、要引导孩子观察事物的重叠和遮挡现象。孩子很快就发现有些房子被挡住了,于是老师非常兴奋的夸奖了这些聪明的孩子,同时滔滔不绝的给孩子讲述了很多关于重叠和遮挡画法的知识,孩子们听得兴趣索然,最后活动的目的当然没有达到。  分析:孩子原来很浓厚的学习欲望和探索兴趣被老师给消磨了。问题在于哪?老师期待孩子能自己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