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

ID:30989304

大小:10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5

如何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_第1页
如何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_第2页
如何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_第3页
如何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_第4页
如何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  摘要: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挖掘和开发了化学实验在探究式学习中的功能。本文通过一些教学案例,阐述了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式学习有效性  英国学者贝尔纳指出:“如果学生不能够以某种方式亲自参加化学发现的过程,就绝对无法使他们充分了解化学知识的全貌。”学生要真正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必然离不开实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有效

2、的探究才能体现探究的价值,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提高实验探究的有效性。下面是我在实验教学中提高探究式学习有效性的几种方法。  一、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不可少  由于学生知识面的局限,所设计的探究方案可能存在某些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若不给予指导,学生就会因为探究方案的不合理而导致探究结果的屡屡失败,这样一来,探究的信心就会逐渐丧失。更重要的是,这会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失去探究教学的价值。所以,教师要适当引导,不使他们过多地碰壁。但是,教师也不可包办代替,要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创造性,

3、从而获得成功。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5  探究案例: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方案设计:  (1)在烧杯A中加入100ml蒸馏水,加入20g硝酸钾,用玻璃棒搅拌。  在烧杯B中加入100ml蒸馏水,加入20g粉笔灰,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并记录现象:  (2)在烧杯C中加入100ml蒸馏水,加入10滴食用油,用玻璃棒搅拌。  在烧杯D中加入100ml汽油,加入10滴食用油,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并记录现象:  (3)在烧杯A中再加入100g硝酸钾,用玻璃棒搅拌一段时间,然后加热。  观察并记录现象:  通过以

4、上几组实验的对比,找出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什么。  在设计以上实验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渗透对比实验的概念,让他们慢慢了解怎样的实验设计才具有可比性,比如:蒸馏水的用量为何都相同,加入的物质质量为何也要相同,等等。  二、选择适合的探究对象很重要5  教材中的很多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学生一旦习惯这种实验方式后,就会慢慢失去创新意识。如果能选择身边的常见物质进行探究,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做这类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先进行精心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实验进行探究。先让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

5、然后经过师生共同分析讨论,修改后实施,还可以安排部分学生通过协作完成。  探究案例:测定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  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后,学生知道了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能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每天都要用的牙膏中作为摩擦剂的碳酸钙的含量,牙膏由学生自己准备(并非所有牙膏中的摩擦剂都是碳酸钙,实验肯定会出现各种状况,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学生得出测定方法是将一定量牙膏与盐酸反应,通过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减少,测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从而计算出牙膏中碳酸钙的含

6、量。  通过上述实验,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测定物质中碳酸钙的含量,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感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产生求知欲望。  三、不回避探究中的异常现象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会生成一些问题,例如有些实验由于操作上的原因会导致实验现象的异常,这时候教师该怎么办呢?既然问题已经产生,何不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培养学生改进实验的能力呢?  探究案例: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上

7、册44页,活动与探究,实验步骤:如左图所示,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正在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现象。5  实验预测: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并且密度比空气大,理论上应该可以看到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实践证明:这个实验成功率较低,经常会出现以下三种现象:一是两个蜡烛同时熄灭;二是两个蜡烛都不熄灭;三是上面的蜡烛先熄灭。  这三种情况都会使我们无法达到实验目的,当现实和理论发生冲突时,我和学生一起做了以下分析及改进:  现象一:由于倾倒的速度过快,蜡烛熄灭的前后顺序不明显,看似同时熄灭。  改进方案:将二氧化碳

8、倒入时,速度一定要更慢。  现象二:蜡烛太粗大,燃烧过旺,或者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不足,导致两个蜡烛都不熄灭。  改进方案:用生日小蜡烛代替普通蜡烛,生日小蜡烛燃烧的火焰要比普通蜡烛的火焰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